「There is no plan, or planet, B」
第10屆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國會議(CBD-COP10)18至29日期間正於日本名古屋市展開,來自世界各地192個國家的代表不僅要探討未來十年間環境資源保育的新策略,也要以2050年為尺度的長遠規劃,就重要的保育方針探討新願景。
世界自然保育聯盟(IUCN) 生物多樣性保育總監絲瑪特(Jane Smart)為本次會議的重要性下了最佳註腳,「我們沒有第二條路,也沒有第二個星球可去」(There is no plan, or planet, B)。
綜觀此次大會主軸,可歸結為6項關鍵議題:
1.內陸水域生物多樣性
內陸地區的水域生態系統含有豐富的多樣性。新鮮的水可提供生命所需,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資源,然而世界上淡水水域的生物多樣性正快速的減少中,並且比其它生物群落更快瓦解。
在COP10裡,生物多樣性公約(CBD)秘書處將更重視水議題,因為內陸水域的生物多樣性,是保障水資源穩定與生態系服務的基礎。
2.海域與海岸生物多樣性
海域占地球表面的70%,並孕育了大量生命。海生物種總數目前估計約有50萬至1000萬種。還洋對地球而言尚肩負了調節氣候的重任,並貯藏了相對於任一陸域生態系統至少15倍的二氧化碳。海洋雖然擁有豐富的生物種類,然而當下世界各地的海域與許多海洋沿岸地區正逐漸遭受多方面的威脅所侵犯,並且日以俱增,這些危害包括污染、棲地破壞、外來物種、過度捕撈,以及環境變遷。
海洋及其沿岸地區生物多樣性對緩和氣候變遷所帶來的衝擊有其重要性。然而過去國際間所做的許多努力並未能有效的遏止海域生物多樣性的喪失。
3.山地生物多樣性
山脈生態系統支持各種海拔高度的動植物生態。棲地干擾與環境壓力一一項嚴重的威脅,許多物種因而喪失生存空間,例如一些生活在高海拔或棲地僅侷限在某些特定區域的種類,面臨氣候變遷所帶來的衝擊之下,將難以存活下來。
COP10代表將為減少山脈生物所面臨的生存壓力擬訂一套策略,已達到保育山地生物多樣性的目的。
4.保護區
保護區的設立如今已是不可或缺的措施。世界上的保護區如今涵蓋有11%的陸域地區,他們提供了重要的棲地、生態廊道、阻擋盜獵者的屏障,並且保存生態系統中的各類重要資源。另外,並設法解決當前設立更多保護區所遭遇的種種阻礙。
5.生物多樣性永續利用
世界上大約40%的經濟活動是以生物資源為基礎。發展以永續利用(不超過環境負荷的方式)的方式管理自然資源,以確保長久維持生態環境的健全,是絕對必要的。特別是漁業活動、木材貿易,這些活動常對自然環境造成破壞性的、紊亂的衝擊,因而導致生物多樣性的喪失。
生物多樣性公約在新策略的擬定以永續性為主要考量,並且將於COP10加強永續利用的視野。
6.生物多樣性與氣候變遷
氣候變遷所帶來的衝擊將加重生物多樣性喪失的負面效應。氣溫上升、海平面升高、降雨模式的改變、各種極端氣候現象頻率與程度的增加,以及病原性疾病發生率的增加,這些現象都是由於氣候變遷所帶來的效應所引起。在本世紀的將來,氣候變遷很可能將會成為主導生物多樣性喪失的要素。各國與會官員將以生物多樣性的利益為前提,試圖尋求可行途徑與政策,並探討在解決氣候變遷問題的同時可能面臨的阻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