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工法 整治大甲溪堤防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因地制宜工法 整治大甲溪堤防

2010年10月27日
摘錄自2010年10月26日民視新聞台中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去年88風災重創全台,中部大甲溪流域有許多堤防也受到損害,水利署第3河川局有鑒於大甲溪河道極為特殊,在幾個遭水流破壞的堤防,採因地制宜的方式整治,現在看起來不但成效良好,而且河床變的平順,堤防也變的美觀。

大甲溪的辮狀河道特殊,來到東豐自行車道附近的梅子村堤防,溪流更是大不同,河道縮減水流湍急,老舊蛇籠堤防工程被沖刷的痕跡還在,新式20噸鼎塊,讓河道沖刷力道減緩;而在土牛堤防方面,採用的是日式游水地方式整治,堤防降低視野佳,安全性則更高。

大甲溪流域水流變化多端,第3河川局採用因地制宜方式治理,比起以往的傳統工法成效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