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社會運動觀察:生物多樣性國際會議與反核抗爭 | 環境資訊中心
深度報導

日本社會運動觀察:生物多樣性國際會議與反核抗爭

2010年10月30日
作者:陳炯霖(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執行秘書)

10月18至29日,第10屆生物多樣性國際會議(COP10)正於日本名古屋展開。來自世界192國的官方代表與NGO齊聚一堂,生物基因改造、資源分配、不當開發......各式各樣的議題充斥會場。國際環保人士以「我們沒有第二個星球」(There is no planet B)為口號呼籲各界;地球的麻煩不只是氣候異常。人類的經濟行為嚴重破壞生態,生物滅絕的速度已高達一年4萬多種,也就是每小時就有5種生物滅絕(註1)。我們必須即刻正視這個問題。

苦行絕食抗議核電廠

就在會議熱鬧進行的同時,會場外NGO帳篷村的一角,有一場非暴力反核抗爭正在悄悄進行。一群反對山口縣上關核電廠建設的年輕人,在8月底由核電廠預定地對岸的祝島出發,經過近兩個月的步行,終於抵達了名古屋會議現場。一行6人在到達會場後,決定展開絕食斷水抗議。他們以行動向外界宣示,這個長達28年的反核運動不能再被忽視下去了。日本政府不能再為核電套上無碳潔淨的包裝,必須由全民來共同思考能源問題及人類的未來。

絕食行動從10月16日開始,到本文截稿日(24日)進入第9天。6人中已有3人因體力不支退出。剩下兩人以喝水、但不進食的方式維持抗爭。召集人山田僧侶則已經不吃不喝長達3百多個小時。

上關核電廠預定地田之浦海岸,位於瀨戶內海。江豚、日本海雀等稀有生物在此棲息。對岸的祝島漁民仰賴這片海洋生存,其生物多樣的豐富性,已獲得日本鳥學會、日本生態學會等學術單位公認。但是電力公司計畫在這裡填海造地,建設新的核電廠。這將帶來無法彌補的生態衝擊,也是生物多樣性會議主辦國日本的一大諷刺。

在生物多樣性會議開始前,各界反核市民合資買下了屬於紐約時報的《國際先驅論壇報》 (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3分之1個版面作廣告,呼籲不可將核電廠蓋在生物多樣性豐富的祝島,更何況它離史上首度遭受核爆的廣島僅82公里!

彷如內戰狀態的建設現場

把鏡頭拉向離會場8百公里遠的山口縣上關町。

核電建設地的填海工程,在經過一陣子潛伏期後,當地的中國電力公司(編按:以日本本州西部中國地區為名,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中國電力無關)又開始了大動作。10月中旬,3台大型作業船已雷霆萬鈞之勢駛進瀨戶內海,直逼預定地的田之浦海域。祝島漁船迅速在海上集結阻止作業船前進,海灘上則是外地年輕人組成的彩虹獨木舟隊、各地趕來的後援者及居民共同攜手,與電力公司人員互相對峙。一時之間海陸呈現一股肅殺之氣,彷彿回到一年前的光景(一年前也曾有同樣抗爭)。

這個有如內戰狀態的現場,令人難以想像就發生在生物多樣性會議主辦國的日本境內。當192國代表在會議桌上熱烈討論的同時,祝島漁民正以身體抵擋開發者的蠻行。24小時輪班制的海陸阻止行動,已進行長達一個星期。

但這一切,卻僅有部分地區性媒體報導,資訊完全被封鎖在這個區塊內。東京、名古屋、甚至是更近的大阪等都會市民,根本不知道這個已經發生28年、而且是現在進行式的故事。

不過與過去漫長的反核歷史相比,這一年來,祝島的知名度確實已不同往日。一年前開始與島民並肩作戰的彩虹獨木舟隊,由一群20到40歲的年輕人組成。他們利用手機網路,以最客觀的角度,迅速將抗議現場的模樣傳到部落格或各大交流網,逐漸打開了這個長年被黑霧籠罩的反核運動,也號召了更多人到現場壯大聲勢。

為期3個月的海上抗爭於去年年底告一段落。之後他們在建設預定地田之浦海灘的後山蓋了一間小木屋持續監視,成員有時回去故鄉的城市裡打工賺取生活費,幾週後再回來繼續死守。他們的勇敢激勵了祝島居民,也使中國電力不敢輕易有大動作。外地人與島民攜手合作,竟成功地阻止了工程近一年。

紀錄祝島故事 聚集更多力量

使祝島知名度大幅提昇的另外一道推手,是兩部於今年完成的祝島紀錄片《祝之島》與《蜜蜂的拍翅聲與地球的回轉》。尤其是《蜜蜂》一片的導演鐮仲瞳女士,在影片拍攝期間(2008~2010),不定期地推出拍攝集錦短片《BUNBUN通信》,以向各界傳遞最新、最快,而且完整的祝島影像。

在網路上知道抗爭消息,卻無法到現場支援的各界人士,開始使用這些短片,以在自己的社區舉辦上映會的方式參與運動。這些上映會在廣島、四國、關西等地逐漸擴展。影片結束後的座談交流,不僅能讓觀眾更加深入思考,甚至還能邀請到回鄉的彩虹獨木舟隊員來作更多互動,這比光在電腦前接受資訊多出了數倍效果。

今年早春,以京阪神為主的關西地區內甚至出現了一群志士,組成籌劃小組,在兩個月內舉辦了30場以上的上映會。這個巡迴激起了更多的市民力量。

5月22日,近兩百名因《BUNBUN通信》結識的市民,結合沖繩的邊野古新美軍基地建設、森林濫墾、東京高尾山隧道開發等議題,手拿三味線、皮鼓等樂器,帶上頭套扮成各種生物,在大阪的主要幹道─御堂筋線上進行了一場愉悅的嘉年華,呼籲各界:「生物多樣性會議即將在日本舉行,為保護日本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必須立刻停止上關核電建設,停止過度開發!」

文化深耕 引導更多市民覺醒

經過一個多月的苦行跋涉,正在名古屋會場堅定絕食的3人中,有一位就是間接透過關西的巡迴場認識祝島問題的19歲男生。當瀨戶內海戰雲密佈、雙方的肢體衝突一觸即發的情形下,兩部紀錄片的上映會、利用祝島的農漁產品做菜的「祝島料理部」、使用島上名產琵琶茶的「祝島茶會」、「祝島寫真展」、「非電化工房」等,各種別出心裁的文化活動,仍持續在各地推行。

外圍的市民正已各種非暴力的運動手段,試圖讓更多人知道、思考這個問題的所在。激烈的阻止行動能拖延工程進度,而想改變政府的能源政策,則必須靠全民的共同省思。期許這場反核運動的文化深耕能早日開花結果。因為日本政府及核電製造大廠已在摩拳擦掌,企圖在核能復興的風潮尚未消逝前,傾銷核電至東南亞及中東等地。

10月22日,由政府、日本國內九大電力公司、三大核電製造商(東芝、日立、三菱)合資的新公司「國際原子力開發」正式成立。該公司將具備核電輸出的窗口機能,第一個目標即為越南。核能事故的恐懼、核廢料的處理、無數遭幅射污染的核電基層工人及長期忍受核污染陰影的居民......當這些悲劇往亞洲擴散之前,當資源、資訊全部被政府壟斷之下,市民只有找出一條屬於市民的發信管道,引導更多人覺醒。

回到名古屋生物多樣性會議會場,會議依舊熱烈舉行。振奮人心的事接二連三發生。反對邊野古基地建設、高尾山開發等市民團體陸續進駐會場發聲,與絕食者互相激勵。日本環境大臣、美國傳道師班克斯(Dennis Banks)、電台主持人等接連探訪絕食現場,越來越多的國際NGO開始對此議題產生興趣;甚至有一組織「支援漁民國際聯合」(International Collective in Support of Fishworkers)於10月22日的全體會議上,指責上關核電建設破壞生物多樣性原則,為無法在會場發聲的日本反核團體出了一口氣。

「未來生命的延續掌握在當下。為了傳遞這個訊息的重要性,我將獻上生命,持續斷水絕食抗議。」山田僧侶在這次行動的網誌上留下這段話(註2)。筆者在此祈禱一行人平安,也深信草根市民的力量,終有扭轉核電威權的一天。

註1: COP10支持實行委員會

註2:7generations Walk Blog絕食第四天網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