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區小校的真實價值 | 環境資訊中心
我們的島

山區小校的真實價值

2010年11月01日
採訪、撰稿:郭志榮;攝影、剪輯:葉鎮中

當給孩子的幸福,成為學校與社區的共同願望,一間小校展現教育的真實價值。

如果不是學生在學園奔跑,初次來到台中縣新社鄉福民國小,會以為這是山上一間美麗的生態教育中心。

這所美麗的福民國小,曾經歷經921地震的摧毀,教室倒塌崩壞,學校歷經一段慘淡歲月,等待校園重建。在學校與建築師的規劃下,學校朝向生態校園的方向發展,最大的特色是保留學校裡的樹木,不讓一棵樹,因為建設而倒下。

在眾人期待下,學校重建完成,舒適的校園空間,讓就讀的學生感覺幸福,校長洪瓊媚以打造學生的幸福童年,作為教育目標。許多因應校園環境的陶藝、自然染等藝術課程,也在老師規劃推動下進行,學生展現動人的創造力,表達親近自然的快樂心靈。

放學時刻,全校學生集合,六個年級總共二十三名學生,學校在重建十年後,面臨裁校或併校的危機。

1951年創校的福民國小,原本是和平鄉和平國小的白毛分校,1975年改制為福民國小,在2004年又劃入新社鄉,鄰近三公里外的大林國小,於是併校危機,成為福民國小長存的憂慮。

921地震後重建,福民國小原本帶著滿滿期待,卻因為學生人數不足,面臨可能廢校的荒謬未來。

福民國小所在的白毛台社區,主要生產優質的葡萄,但是因為產業沒落造成人口外流,加上少子化,讓全盛時期有一百多名學生的學校,人數不斷減少。曾經就讀福民國小,現今擔任家長會長的何明傳,不希望這所美麗的國小,就這樣結束。他和社區居民,高度參與學校的事物,希望讓外界瞭解,山上的小校,不只是學生的教育課堂,也是居民的生活中心。

晚間,社區居民來到學校,參與校園開設的網路教育中心,每位居民專心學習新事物,顯現校園對社區的重要。一場搶救小校的行動,在學校與社區合作下,多年來不斷展開,大家都在思考,什麼是小校特色?能給孩子什麼樣的幸福?

二年前,在學校發起登山教育,熱愛自然的教務主任陳岳峰,成為重要推手,「山是一所學校」成為福民國小的特色。

趁著初秋涼爽,學校舉班登山教育,校長和老師全員出動,社區家長也來幫忙,一到六年級學生全數進行登山教育。不只挑戰毅力,更希望學生瞭解生活的環境,老師一路上進行自然節說的機會教育。

小學生將登山當遠足,背包裡放著零食,驚人的體力輕鬆攻頂,還能相互幫助,為老師家長加油打氣。全校師生攀登東卯山山頂,未來還有不同的山頂要攀登,福民國小以登山創造小校價值。

真心的興辦教育,福民國小開始吸引尋找好學校的家長,認為這是一間公立的森林小學。新任的洪瓊媚校長,繼續學校的登山教育,也思考擴大小校的價值,期待讓校園發揮最大功能。

山區的一所小學,在九二一重建後,面臨併校的危機,在學校與社區的合力搶救下,卻是創造出現代校園的新動力。學校的價值是什麼?也許不該是人數統計,而是學生的幸福感受。

※本節目將在週一晚間10點於公視首播,週六上午11:00重播
※節目內容及訂閱電子報詳見:我們的島節目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