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稻秧苗結穗 在美濃收成「土地正義」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凱稻秧苗結穗 在美濃收成「土地正義」

2010年11月15日
本報2010年11月15日高雄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14日高雄美濃是個晴朗的天氣,微微的風吹散了雲朵,偶爾熱的讓人冒汗。座落在美濃福安國小附近的凱稻田,因為前一天下雨,田地中有些小水漥,來自二重埔的農民拿起打完穀子剩下的細稻梗鋪在水漥上,好讓田裡不那麼難走。因為再過不久,來自中、北部各地反土地徵收的農民將陸續抵達,慶祝收割、祭天,到時候凱稻田會充滿人群。

凱稻在此成長了120天,可以收割了,這是個豐收的日子。

自從7月17日農民反迫遷夜宿凱道,會場中農民帶來的秧苗,隨著時間在此地靜靜地成長。農民對政府提出的三大訴求,時間也到了。台灣農村陣線發言人蔡培慧說,這些日子以來,農民成立了「捍衛農鄉聯盟」(農盟)、完成「土地徵收條例」民間版修訂草案,蔡培慧說,「農民兌現了717行動的承諾,證明台灣守護農村的力量並非一時一地的偶然。全台農民也在問,農民做到了,政府呢?」

甫成立的農盟會長劉慶昌前一晚就住進美濃當地民宿,一大早就和幾位夥伴來到田裡布置場地。在農民組織裡,會長似乎是最辛苦的角色,每樣事物都要張羅,都要以身作則。劉慶昌為二重埔奮鬥30年了,講起二重埔當地的自然資源如數家珍,難掩驕傲神色,但一提到政府的作為,忍不住激昂的語氣,感慨今日冠軍米的產地,財團政府聯手要讓它成為明日的豪宅。

米價低 種與休耕皆無奈

凱稻田主人古富得凱稻田主人是70多歲的古富得,這一天也跟著大家忙進忙出,示範打穀、著藍衫祭天,欣喜之色寫在臉上。他說,孩子寧可在外面工作,都不願意回來耕種。原本休耕的地,看到年輕人來租,很高興。

古富得說,現在種田或休耕都很無奈。辛苦耕種的稻榖,曬乾價格1公斤23元,即使休耕1期(4個月)1分地補助4500元,但休耕的土地、田埂常被福壽螺吃、破壞,還須定期下藥整治。

古富得痛批農委會沒良心,花卉博覽會花很多錢,卻不照顧農民。「人不吃花不會死,不吃米會死呀!」眼見自己百年來的祖業沒有人接手,古富得十分感概。

現在台灣流傳著農民一天所得約26元,甚至買不起1杯35元咖啡的傳聞,至於真假,有待政府釐清。

神準割字團 義字最難割

事先已經完成,割成「土地正義」的稻田,結合了當地農民以及世新、清大、台大、交大、北藝大、南藝大、雲科大的學生,投入手工割稻的行列。這幾天參與割稻的南藝大的學生李安慈認為青年學生透過勞動,重新認識這片土地、農夫照顧土地的辛勤;透過雙腳親自踏在土地上,重新體認農業與農村的價值。

這次稻穗割字設計出自連偉志之手。自從部分凱到南下之後,偉志也回鄉專心當起農人,和阿伯古富得租了7分半的地,每天都來照顧稻田,而無毒耕作方式,讓凱稻田吸引成群的麻雀光臨,偉志一邊和記者說話,還要一邊出聲小跑步趕走麻雀。

連偉志說,割字之前要先把田分成細格子,在田埂測量做記號,之後紙上作業,劃出每個筆畫的寬度與距離。割字時要不斷拉線、調整正確的位置,一邊割出字型。

「義字筆畫最多,花最多時間完成,6個人割了一天半,光是調整拉線就花了一半的時間。」他說。但難割的字反而完全割對,反而是容易割的字出錯,偉志指著「土」字,說割錯5棵!

土地徵收條例民間版出爐 惡法可望修成正果

反徵收的布條掛滿田邊,一部小客車停下來拉下車窗,一位初老的先生詢問,這裡要徵收土地嗎?眉宇之間透漏著不安。旁人告知,沒有,是在這裡辦活動。這位先生再三問了幾次,確定沒有這件事,才拉上車窗開車遠去。

12點不到,大型瀏覽車接續開上田邊小路,整齊的一字排開。來自苗栗大埔及灣寶的農民陸續下車,被現場各樣不同的目標吸引:稻田、小攤位、爆米香、舞台......,當地農民準備深具特色的菜餚,更讓長時做車的農民意識到肚子要顧。當來自台北的遊覽車抵達,數百位民眾讓現場熱鬧滾滾。

此次全台共有10幾個地方自救會成員參加,自救會成員遊走在媒體之間,請求媒體報導他們的遭遇,讓政府正視土地徵收浮濫的現象。

積極帶領修法團隊的詹順貴律師表示,民間版土地徵收條例修法重點有三,首要即針對公共利益提出判斷標準,供專家及社會大眾檢驗,其次,強調以價制量,土地徵收應採市價完全補償,徵收者與被徵收者都有責任去詢出對自己有利的價格,上述兩者最後都須透過民主的聽證程序來檢視。未來土地徵收的機制與過程,以民眾參與為主,徵地是否符合社會公益應通過全民檢驗;而政府若以財政困難不願意完全補償,就需慎重考量徵地之必要性,達到以價制量的目的,減少不必要浮濫的徵收。

下午2點,陽光露臉,曬得現場民眾臉龐紅通通。各地自救會成員陸續進入舞台前,列隊誓師、高呼口號。台南藝術大學視覺藝術學院院長曾旭正到場為農民打氣,他說今天聚集在此不是偶然,而是出於天意。717農民將秧苗放在總統府前,構築出世界上獨特的畫面,政府也許認為凱道夜宿只有兩三天的媒體效應,過了就不會有人注意。然而,稻子是有生命的,儘管政府當作沒這回事,但凱稻的成長見證了農民的意志,曾旭正說,「土地就是我們的生命!」

蔡培慧說,聚集大家要讓彼此知道並不孤單。

祭品孤單讓人絕望,而絕望是難以忍受的害蟲,啃嚙著內心與肌膚,讓人直想放棄信念。每當農民要表達內心的絕望時,就會提到逝去的大埔朱阿嬤,這種心情是相通的,彼此可以體會。如同曾旭正所說的,土地是我們的生命,切割與土地的關聯,不等於切割生命嗎?透過聚集,農民們找到支持的力量,繼續走這條漫長艱辛的抗爭路。

祭天儀式之後,各地自救會陸續到田裡每人象徵性地割5棵稻穗,有人以傳統的打穀機打穀;另一邊,還有農民架起機器「爆米香」、搓湯圓、煮湯圓,孩子們在收割後的田裡奔跑,大人們聚在一起聊天,人們的細語聲、孩子的叫聲、年輕人的笑聲、米香爆發聲以及車流聲、麻雀飛翔的聲音,交織在凱稻田,農村的生命在此流轉。

作者

廖靜蕙

環境記者/自由撰稿人,致力於生物多樣性主流化。從事社工10餘年,認知到再弱勢的人都可以為自己發言,決定轉投生態保育,為無法以人類語言發聲的生命與土地寫報導。現居台北市,有貓、有龜,以及一些過客。個人粉專「小麻通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