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協商開議 難有共識 | 環境資訊中心
國際新聞

氣候協商開議 難有共識

2010年12月01日
摘錄自2010年12月1日工商時報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190多國氣候談判代表周一起在墨西哥坎昆展開為期兩週的協商。這是去年12月哥本哈根氣候峰會失敗後,聯合國再度召開氣候變遷大會。儘管美歐代表預期本次會議在籌措1千億美元基金以對抗全球暖化的議題上可望取得進展,但預料不會達成協議。

本次坎昆氣候變遷會議的主要目標,包括針對如何籌資與分配對抗全球暖化基金,其中涵蓋3百億美元「快速審查基金」達成協議。聯合國還希望能對拯救熱帶雨林與將綠色科技移轉至開發中國家,能有具體的共識。

聯合國首席氣候官員費格絲(Christiana Figueres)表示,這次會議還應該釐清京都議定書的未來走向。京都議定書是在1997年達成的環保公約,工業化國家必須在2012年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5%。眼見京都協議書將在2012年到期,國際間迄今卻尚未對於後續發展凝聚任何共識。

坎昆氣候變遷會議將在下周結束,其中有3天將由各國政府官員出席參與討論。預計約有25國政府代表將會參加,不過美國總統歐巴馬與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等這兩大重量級領袖,卻將不會出席。

在各國利益的糾葛與存在嚴重的歧見下,多國代表都不看好這次的坎昆氣候會議。美國代表波辛(Jonathan Pershing)認為,今年對於降低碳排放與成立綠色基金,應可獲得部份進展。擔任歐盟輪值主席國的比利時氣候代表韋多克(Peter Wittoeck)則坦承,「帶著務實的心態參加這次會議」。

墨西哥總統卡德隆在開幕演說中表示,氣候無關於國家主權,如果無法超越個人、集團或國家利益,導致這場會議以失敗告終,「將是一大悲劇」。

過去3年的氣候變遷會議談判,受到已開發與開發中國家等兩大陣營,在對抗氣候變遷的責任與減排額度的意見相左,而呈現停滯不前的僵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