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連幾天,這隻蜻蜓偶爾會造訪公寓的陽台。往往是在清晨和夜晚這段氣溫較低的時刻出現。牠停留的位置相當固定,總是吊在那株長得最高的盆栽上。
這是一隻常見的薄翅蜻蜓。薄翅蜻蜓,又叫做群航黃蜻、黃蜻蜓,因為牠們外表以黃色為主。從前偶爾有機會在市區的建築物見到這種蜻蜓,不過在自家陽台碰到還是頭一次。這種蜻蜓分布相當廣泛,不但台灣全島可見,也是世界上常見的種類。在台灣尤其在秋季時特別容易見到,山區時常可見牠們成群飛舞。
在我的眼中 看見生命光彩
這隻蜻蜓軀體大致呈金黃色,約有六公分長。黃褐色的胸部,側面略帶有灰白色,腹部背面有淡淡黑色條紋。巨大而帶有特殊光彩的複眼顯得特別醒目,上半部為鮮豔的紅褐色,下半部則呈現藍色色澤。蜻蜓的眼睛是由許多小眼組成的複眼,整體在身體中比例算是相當大的。由於亮麗的複眼色彩源自複眼中的液體,死亡後色彩往往也隨之消褪。兩對無色透明的翅膀,呈現出細緻的脈絡,更因此而得名。本草綱目中「大頭露目,翼薄如紗,食蚊虻,飲露水」正是形容牠最好的詞句,簡短又貼切的說明了牠的外表與習性。
拉單槓式的休憩姿態
薄翅蜻蜓有一個明顯的特色,牠們停棲時的姿勢與眾不同。大部分蜻蜓停棲時,姿勢一般呈水平式,即兩對翅膀平展,背面朝上、六足朝下的姿態。然而薄翅蜻蜓在停留時,雖然同樣是標準的翅膀平展,身體卻是以倒吊的姿態「懸掛」在植物上,頭上尾下,像是拉單槓一般的動作。其實這項特色也是辨識牠們的簡單方法。至於停棲時,會將雙翅豎起的種類則是俗稱的豆娘,而非蜻蜓。
輕盈身影 行遍萬里
初見這些城市裡的蜻蜓,可能難免對牠們的出現感到有些訝異,畢竟蜻蜓通常會伴隨水域週邊環境出現。蜻蜓在長成成蟲前是在水裡生活,而都市裡通常是不會有適合生長的水源的,如河川湖泊那類水域。然而薄翅蜻蜓本身因為行動力強,因此分布範為較不受限制。薄翅蜻蜓在台灣幾乎全年可見,分布也相當廣。牠們有遷移的特性,再加上適應力強,甚至在都市裡也可見其蹤影。也曾見過這種蜻蜓在寬闊的草地上,成群結隊的集體盤旋,似乎沒有別的蜻蜓和牠們一樣,這麼的團結。
薄翅蜻蜓的身體相當輕盈,不但飛翔時較省力,更能藉著氣流做長時間的滑翔。西方人認為牠們的飛行姿態就像是在空中翱翔的迷你滑翔翼一樣,稱牠們為「漫遊滑翔機」(Wandering Glider)。
牠們也被認為是目前世界上分布最廣的蜻蜓。由於牠們能夠長距離飛行,並且有集體遷移的行為,牠們的遷移能力更是舉世聞名。國外學者更發現,每年都有上百萬隻的薄翅蜻蜓從印度南部,跨越印度洋飛往非洲,做跨世代的遷徙,來回距離超過一萬公里!
※ 編按:親愛的讀者,感謝您對生物多樣性/生物簡介專欄的支持與愛護,今年我們介紹了許多生態環境的美好與哀愁。隨著氣候變遷越形劇烈,全球動植物及人類本身都承受著不確定性的生存考驗,或許也讓我們瞭解,在大自然面前,任何生命皆平等,且應以謙卑的態度共同生活在這唯一的地球上。希望藉由本專欄,能提供您不同的思考方向。敬請不吝【回顧本年度專欄,填寫讀者滿意度調查】您的意見將是我們繼續前進/改進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