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雪場人工造雪 為耗能大戶 | 環境資訊中心
中國新聞

滑雪場人工造雪 為耗能大戶

2010年12月29日
摘錄自2010年12月29日遼瀋晚報瀋陽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許多雪場為了確保雪質雪量,已經開始大量地採用人工造雪的方式,來填補雪量的不足。在此過程中,滑雪已經漸漸地從人們利用大自然環境而開展的一項運動,轉變為如今需要以高能耗為代價來支撐的一項奢侈運動。

據統計,一台造雪機平均造雪量可以達到每日5噸,這就意味着每天要消耗5噸地下水。另有統計,平均一座大型滑雪場每年要使用地下水5萬到10萬立方米用於人工造雪。

在消耗地下水資源的同時,造雪機在將水轉化成雪的過程中還需要消耗電能來進行製冷和壓縮。而一台造雪機的功率平均要達到15至20千瓦左右,如按20千瓦計算,一台造雪機開一天的耗電就是480度。

而一家滑雪場少則擁有3、4台、多則有4、50台造雪機,幾乎在整個滑雪季都要依賴人工造雪。因此,用電量十分驚人。假如按瀋陽周邊有5家滑雪場,每家平均日耗電480度,整個雪期4個月計算,約耗電28.8萬度。

這個數字按照瀋陽目前的燃煤發電來計算,相當於消耗約115.2噸的標準煤,增加了約287噸碳排放。在水資源緊缺和煤炭資源不可再生的情況下,如此耗能的滑雪場幾乎成了能源殺手的代名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