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保育 台灣水牛將正名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強化保育 台灣水牛將正名

2011年03月05日
摘錄自2011年3月4日聯合報台南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台灣水牛從極盛期飼養31萬頭,至目前全台剩約3000頭,農委會畜產試驗所為保存珍貴的畜產資源,彙整30餘年的研究成果,向農委會提出「台灣水牛」的品種登記,在去年11月29日通過審查,辦理公告中,如無人提出異議,本月「台灣水牛」即將有正式名分。

畜試所表示,台灣水牛外觀最明顯的特徵為一對粗壯長而向後彎曲的新月狀長角,咽喉部及頸下端各有一條白色V形條紋,膝節以下全白,蹄大而平整,行走於水田或沼澤較不易下陷,適合在水田工作。

水牛早期在台灣主要為役用,台灣地區水牛在1960年仍有31萬頭水牛,自隨著農機化日益普及,水牛喪失役用功能,到了1982年剩4萬7000頭。

畜試所所長黃英豪表示,台灣水牛肉具有低脂肪、低熱能、低膽固醇、高鐵質及多不飽和脂肪酸比例等特性,較符合現代人的健康飲食要求,也著手開發「水牛肉乾」;另台灣水牛對纖維素含量較高且品質不佳的芻料,消化能力優於其他草食動物,可減少農作副產物造成的汙染,適合休閒農場飼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