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作優點多 土地能休息 產生天然肥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輪作優點多 土地能休息 產生天然肥

2011年03月05日
摘錄自2011年3月5日聯合晚報台北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農委會表示,所謂的輪作,就是在同1塊土地上,依照時節種植不同作物,這樣一來,農地終年有作物生長,土壤中不同養分輪流被農作物吸收,耕種過成中也能適度休息,不僅可預防病蟲害,也可增加地力。

農委會農糧署作物生產組組長莊老達表示,過去台灣農民大多連作,終年僅耕種1種作物,頂多施施肥或休耕。

但同一塊土地上長期耕作同1種特定作物,長期吸收土地中相同養分,作物會分泌抑制生長物質,產生連作障礙,不僅會抑制土壤中好菌,土地營養被不平衡吸收,也會越來越貧瘠,而且更容易得病蟲害,作物產量也會越來越少。

因此,農糧署才嘗試推動輪作制度,從綠肥開始種起。以稻農休耕時種植大豆綠肥為例,豆科植物產生根瘤菌,對土地有固氮作用,天然氮肥增加了,土壤自然肥沃,也會使得下一季作物生長得更好。當大豆綠肥耕作收成結束後,會將把整個植株翻耕進入土地裡,讓土壤中有機質增加,也可進一步增加土地肥沃度,讓下一季作物長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