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綠帶護地球 全民種植故事樹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社區綠帶護地球 全民種植故事樹

2011年03月22日
本報2011年3月22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千里步道籌備中心與國泰慈善基金會合作的「一村一林徑,串連社區綠帶 」計畫啟動,各界代表拍照留念。圖片來自:千里步道籌備中心。由千里步道籌畫中心(千里步道)與國泰慈善基金會共同發起的「一村一林徑,串連社區綠帶」計畫,昨(21)日正式啟動;這項結合種樹減碳、生態旅遊以及社區營造的計畫,期待透過社區「故事樹」的種植與認養,達到「步道變綠道」以及社區綠帶串連的目標。

帶動旅人到偏鄉 創造故事想像的空間

千里步道表示,此次「一村一林徑,串連社區綠帶」將與全台10個社區合作推廣種樹,並推出主題式生態體驗工作假期「來去農漁家住一晚,種樹體驗小旅行」,安排具有社區特色之深度遊程;並推出「農漁村守護護照」,鼓勵全台各地民眾參與,帶動偏鄉無污染的綠色觀光產業。

「來去農漁家住一晚,種樹體驗小旅行」即以生態旅遊的形式到社區小住,參加民眾所繳交的費用中,固定提撥5%為當地的種樹基金,而國泰基金會也將挹注同等金額贊助。千里步道執行長周聖心說,民眾透過旅行來到社區,成了社區的旅人,和社區居民一起種下樹種,這棵樹將在社區成長;而這棵留在社區的樹,會不會是旅人對此地念念不忘、因此再訪的理由呢?因為有了這樣的形式及旅行經歷,留下故事想像的空間,因此千里步道以「故事樹」來發展一段旅行的可能。

周聖心說,5年來千里步道推動了約3000公里的步道體驗,除了全台走透透,也得知偏鄉社區營造之困境。此次共同參與的社區,都在步道路網上且曾與千里步道活動串聯,包括台北金山、彰化溪州、雲林四湖、嘉義布袋、台南台江、高雄美濃、花蓮太巴塱、宜蘭內城等,這些社區都有幾位靈魂人物,積極推動社區營造、認同種樹減碳的價值。

有別於政府鼓勵的平地造林,本計畫不是單一的地主將土地釋出種樹,而是社區居民公共參與之實踐。周聖心表示,也因此每個社區植樹的地方有所不同,有些種在林徑旁,有些則種在社區裡的口袋公園,也有如花蓮太巴塱社區,則是種在整片的生態園區裡。

種樹有感情 也是一生的承諾

發芽,賴品瑀攝本次計畫聘請13位國內知名的森林生態學者專家組成顧問團,並由前行政院農委會林務試驗所所長金恆鑣擔任召集人。金恆鑣說自己對樹非常有感情,目前全球面臨兩大挑戰即過熱的地球(全球暖化)以及死亡的生命(生物多樣性的衰減),種樹不但重要,更成了一生的承諾。

金恆鑣說,種樹不僅看到樹種以及林木,還要看到與之相關的土壤、生態系;種樹,也不能只種一棵,要種兩棵以上,才能創造生物多樣性。他鼓勵民眾,走到樹蔭下,隨時拿出手機拍照記錄,無論是的上的蚯蚓或樹上的甲蟲,都值得觀察紀錄。他說種樹是難圓的夢,應該投入更多的心血資源。

而種植的樹種將因地區屬性選擇,但有幾個原則不變,金恆鑣表示,將選擇弱勢、需要保護的本土樹種,並以種子的形式播種,增加基因多樣性;此計畫不以單一樹種的數量取勝,而是種植不同樹種來達成生物多樣性。計畫所需樹種將由林試所支援。

聯合國將2011年訂為世界森林年,今年的3月21日除了是國際林業節,也正好是中國農民曆上「春分」,最適合播種的日子。隨著地球暖化現象加劇,氣候變異造成嚴重災害,以種樹減碳守護地球,已成所有地球公民的責任。國泰基金會董事長錢復即承諾將發揮企業社會責任,透過企業志工的力量,以具體的行動守護家園、守護地球。

記者會上,與會代表在匯聚了來自各地泥土的聚土盆上,共同種下小樹寶寶、社區故事樹牌和希望時空膠囊,許下要為地球多種一棵樹的心願。

作者

廖靜蕙

環境記者/自由撰稿人,致力於生物多樣性主流化。從事社工10餘年,認知到再弱勢的人都可以為自己發言,決定轉投生態保育,為無法以人類語言發聲的生命與土地寫報導。現居台北市,有貓、有龜,以及一些過客。個人粉專「小麻通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