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4月13日
摘錄自2011年4月13日聯合晚報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中央研究院一個跨領域研究團隊提出警訊,受到全球氣候兩極化影響,台灣降雨將朝豪雨成澇、乾旱釀災的方向發展,若再不積極尋求用水資源的解決之道,今後中南部恐怕得面臨年年缺水的窘境。
研究團隊檢視近30年來全球各區域的氣侯變化,降雨會隨季節的改變而有地區性的差異。亞洲季風區特別是台灣所處的東亞地區,降雨的兩極化已經非常明顯。進一步分析氣象局觀測資料可看出,包括嘉南平原在內的台灣中南部地區,降雨兩極化現象最為嚴重。
周佳進一步指出,中南部的雨季都集中在每年4、5月的梅雨季到10、11月颱風結束前的半年之間,而水庫的儲水量也大概夠用半年,一旦最後一個颱風提前在9月離開,隔年的梅雨又遲至5月底才開始,乾旱季節拉長,用水就會出問題。
讓人擔心的是,這已不是假設情景,而是年年可能發生的現象。例如2009年高雄地區來說,要不是莫拉克颱風帶來超大雨量,當年的平均降雨量只有往年的一半。
而且這種兩極化的降雨趨勢會在雨季帶來洪水及土石流,乾季則釀成旱災,都不是我們所樂見。因此,周佳建議政府相關單位應及早擬訂水資源策略,比如先估算出實際用水量及用水分布情形,其次是全盤考量當前的儲水狀況,如果新建水庫不易,現有水庫清淤效率又低,也許可從增加蓄水池及攔河堰著手,盡量把水攔下來。
此外,台灣南北用水方式不同,南部以農業用水為主,北部則以民生及工業用水居多。既然中南部冬季可能面臨乾旱的威脅,可考慮興建縱貫南北的輸水管道,北水南運,徹底解決中南部冬季乾旱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