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樣性公約大會 瞄準2010年生物多樣性目標 | 環境資訊中心
深度報導

生物多樣性公約大會 瞄準2010年生物多樣性目標

2006年04月26日
作者:謝雯凱(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要在2010年,讓生物多樣性滅絕的速度大幅減緩」這是第8屆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國大會的主要訴求,本屆會議於2006年3月20至30日於巴西庫里奇巴市舉行,聚焦在確認「2010年生物多樣性目標」(2010 Biodiversity Target),並加速目標實現。屈指算算,2010年距離現在僅剩四年,然而,物種滅絕的速度還看不到減緩的跡象。這個議題將在未來四年成為生物多樣性重點課題,並且將在2008年德國舉辦的第9屆大會上再度被提出討論。

第8屆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國會高層會議,圖左為巴西總統魯拉。爲了提供保護生物多樣性的依據,整個2005年,聯合國陸續發表數本不同主題的《千禧年生態系統評估報告》(Millennium Ecosystem Assessment,MA),集合全球上千位專家自2001年起,共同剖析地球各種生態系的健康。在這幾本評估報告中,生態系破壞的原因不外乎棲地破壞、外來物種入侵,以及人類因為生計而過度開墾等問題。這些問題也同樣出現在2004年《瀕危物種紅皮書》,以及本屆大會前夕發表的《第二次全球生物多樣性展望》(Global Biodiversity Outlook 2),幾乎可以總結出,過去各國在保護生物多樣性上,所做的努力根本不足以使人樂觀。

亞馬遜雨林以本屆大會的主辦國,也是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巴西為例,巴西於2002年在亞馬遜河雨林區劃設了廣大的國家公園保育區,2004年獲得世界保育聯盟資助一筆保育信託基金,總統在2005年又增設更多的保護地區,使得亞馬遜地區目前計有4,580萬公頃的保護區,看來似乎是漂亮的數字。然而保護區設置的同時,亞馬遜流域仍遭受到森林砍伐、公路開闢,以及嚴重旱災的蹂躪,生物多樣性面臨嚴重的威脅。有鑑於此,巴西總統才在最近頒布一條法令,管制亞馬遜自然資產的開發行為,期望維護此區自然資源的永續經營。

相鄰的祕魯亞馬遜河雨林則傳出負面的訊息,由於油礦開採稅率調降,各方石油公司進入雨林地帶逕行開發,造成生態系毀滅的隱憂。

祕魯亞馬遜地區的天然氣管線由亞馬遜河的案例,足以讓我們看到,環境與經濟仍在天平的兩端。而對於一個國家而言,經濟才代表選票。環境要能受到重視,就必須擁有政治上的正當性,或是吸收選票的能力。

在2005年英國舉辦的工業國領袖高峰會(G8),將非洲貧窮與氣候變遷納入主要議程,使得環境議題真正成為「政治正確」的選項,得以被搬上經濟議程中共同被討論。在G8高峰會中,各國領袖也宣告了共同追求2010年生物多樣性目標的意願,意味著各地區與國家最好也跟上這項議題,巴西總統舉辦生物多樣性大會,以及在亞馬遜河流域的措施,實際上也讓巴西利用生物多樣性豐富的優勢,獲得另一種國際地位。

還有一個趨勢是,自從2003年於南非保護區大會上揭櫫「跨界利益」以來,目前國與國之間、地方與國家之間,乃至公部門與私人企業之間,都已有合作保育的正向發展趨勢。經濟上較弱勢的地區,現在可以獲得公家、保育組織或是企業的輔導與金錢挹注,從事生態旅遊,或是對環境友善的經營農林漁牧的方式,而與環境共生共榮。

諸如此類與「扶貧」行動一起推動的,實際上也是聯合國的另一項目標計畫,叫做「聯合國千禧年發展目標」(UN 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 MDG),期望在2015年之前,消滅貧窮、文盲並扭轉愛滋病等疾病蔓延局勢。加入經濟發展目標的保育行動,未來勢必會成為選票大利多,這是因為世界上生物多樣性高的地方,多半仍是以中低收入的人口組成的國家,特別是在非洲、美洲與熱帶亞洲。

再回來看看本屆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國大會,來自一百多個國家的代表已經共同發表了聲明,公約組織也明說了,對於2010年目標將會有時程計畫,不但對各國有了「成績單」壓力,也是把生物多樣性保育議題拉到國際政治的台前,不得不受到各國重視。從這一點看來,生物多樣性的維護似乎是有這麼一點曙光。然而更重要的是,以經濟工具幫助生態保育的選票利多政策,勢必在未來會廣被世界各國採用,就算不能在2010年達成目標,也絕對會讓生物多樣性保護的議題開啟一番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