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西里岸印象 | 環境資訊中心

比西里岸印象

2011年06月12日
作者:華宇芝(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濱海童樂會

記得當初來到這裡讓我感受最深刻的就是孩子們在海邊戲水的那一幕。盛夏的傍晚,孩子們來到社區發展協會前面海堤外消波塊下方的小海灘恣意玩耍。對這一群孩子來說,玩,是很純粹的事,在自然也不過:輪流把某一個人高舉狠狠地丟到海裡,比賽誰後空翻翻地漂亮,在海中順著浪跳起來沉下去……。在嬉笑叫鬧聲下,沒有人在擔心時間的流逝,直到大人來趕人要回家洗澡吃飯才依依不捨地離去。

對於在都市裡長大的我,這是多麼令我羨慕的場景。羨慕的不只是家裡就在海的旁邊,還羨慕他們團體生活。漫長的暑假裡除了彼此的陪伴,沒有其他的, 玩伴就是彼此的世界,沒事騎個腳踏車或走到朋友家就可以把人拎出來玩,年紀較大的哥哥姐姐就帶著年紀小的,好像大家都是一家人(事實上很多人也真的是親戚)。這樣子的童年我並不曾經歷過,只能在透過他們想像這樣恣意同樂的青春歲月是多麼美好。

傾聽大海的呼吸

在部落的住處窗外看出去是就三仙台,聽到的無非是海浪的聲音。夏天早上五點半太陽就升起,六點半時太陽已高高在上,熱辣辣的似乎已近午。若起得夠早,我會走到海邊去浸一下清晨的海水,看著曙光照映在海岸山脈上。晨間的光影在層層疊疊起伏的山脈上形成深淺不同的綠。身體漂浮在海上,當耳朵浸到水裡,便可以聽到石頭們被海浪帶著來回摩擦,深沉中帶著顆粒的呼吸聲。這時恍若自己是世界上唯一醒來的人,但岸邊撿石頭的人總是戳破我這樣的自以為。三仙台的北岸總是有人來勤勞地翻翻撿撿,聽說這邊可以撿到白玉髓、總統石、雞血石等寶石。

山珍海味阿美耆老的最愛

很慶幸的是,跟一位阿美族的mamu (阿美語阿嬤的意思) 一起住,可以一窺阿美族的生活,畢竟他們是這個時代最能夠重現祖先傳統生活的人。Mamu在開早餐店和虔誠的教會生活這些規律的作息之外,剩餘的時間她會看天氣盤算那天的行程,有時候她會到山上去照顧她種的東西,有時候她結伴會去海邊採集。上山下海的收穫有香菜、苦苣、龍葵、山苦瓜、黃藤的藤心等山珍,或是海菜、海螺等海味。海菜和海螺的種類之多我到現在都還沒怎麼搞懂。當有特別場合的時候,一桌子常有不同的種類的海螺、魚湯或是藤心排骨湯、涼拌海菜、沙西米、魚切塊水煮、一兩盤苦苦的菜、糯米飯,這就是典型阿美族饗宴 。

我算是相當習慣阿美族的野菜海鮮和清淡的料理方式,但畢竟不是天天吃、餐餐吃。但對這些老人來說這些就是他們的comfort food,嗜苦為命的他們就連水煮苦苦的紅茄都是「好吃的點心」等級的食物。這些老人對外界食品的需求很少,大致上來歸納除了米飯和少許肉類以外的食物都是自己種的或採集回來的。雖然有瓦斯爐,但部分烹煮或洗澡水仍然靠著阿公撿拾漂流木回來生火來加熱。隨著大環境的工業化和現代化,這些老人的生活當然和祖先截然不同,但是貼近自然的作息、勞動、和取食是他們的生活基底。雖然可能不懂「環保」是怎麼一回事,「碳足跡」又是蝦米,他們比我們這些整天把環境掛在嘴邊的人都更切實地親近「生態」,落實「低碳生活」。

長了翅膀的魚

三月開始是飛魚的季節,一直持續到十月。部落的人原本就有捕飛魚、燻飛魚、賣飛魚乾的習慣。產銷多以家庭為單位。男人早上出海捕魚,不到中午進港了以後,女人就殺魚、浸鹽水、曬魚、燻魚,到了傍晚,一隻隻光亮呈現焦糖色的魚乾完成了,全程不假手他人。社區發展協會為了發展部落產業,和五家從以前就有在處理飛魚的家庭商量,用在地素材美化他們的燻魚房,讓部落多一些令人流連駐足的點,增加買飛魚的客源。很迅速的,一家家卯足了勁競相拼出自己燻魚房。有用茅草和竹子搭蓋的、有用五節芒桿排成牆面的、有中規中矩的、有走隨性漂流木風的、還有用舊水塔挖個門裡面疊三層金屬架的密閉式燻房。真所謂各具巧思。重點是這裡燻的方式不會讓魚太乾,肉質仍然保持彈性,真的好吃!現場來一隻,若配上冰啤酒更是一絕!

難道單純的生活算是奢求?

海岸的阿美族真是名副其實的海島民族,幾千年來在太平洋的這一端發展出精彩的海洋文化,大海的豐饒讓人們只要夠勤勞就不愁吃。我想對大部分的這裡的居民來說,他們要的不是榮華富貴,而是單純滿足的生活。或許是這樣生性樂天、愛好和平的個性,讓他們在這百年來受盡欺凌。

幾十年的現代化,阿美族自己自足的生產方式,敵不過挾帶資本運作的農會漁會體系,在土地使用限制,漁事行為管制,產業結構的變化下,部落經濟面臨嚴重衝擊,青壯年人口大量外移,從依山傍海的富足,一下子成為流離失所的貧困。

而三仙台的故事也是部落人心中的痛。早期國民政府來台之後,原本屬於部落傳統領域的三仙台成為國防用地。軍方撤防之後,三仙台被國有財產局登記為國有地,並移交給東管處管轄,成為觀光勝地,吸引絡繹不絕的遊覽人潮。政府認為島上居民放羊的羊大便太臭不衛生,強制要求居民將羊移到別處圈養。而本來以為三仙台吸引來的觀光人潮會為部落帶來經濟利益,但新建的省道在部落上方建起高架橋,南北往來的交通於是直接略過比西里岸,許多人根本不知道三仙台旁邊還有一個部落。

在各處海岸面對此起彼落的BOT案,前年(98年)12月23日,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也與六福開發股份有限公司完成了簽約,預計於台東縣成功鎮三仙段227第號等14筆土地建立台東三仙台BOT旅館區,當地居民對此事卻毫不知情,事後透過媒體報導得知深表錯愕。此旅館區遠眺望三仙台,位於基翬船澳的上方,而基翬附近的海域是珊瑚礁的天堂,將來旅館若是建好營運,汙水的排放必定會對這裡的生態造成影響。從以前的三仙台莫名其妙變成官方用地,傳統生活受到限制,又有近日台東杉原美麗灣BOT飯店的粗暴開發事件,比西里岸的居民漸漸領悟到,面對不尊重部落生存權和尊嚴的強硬勢力,若什麼行動都不採取,將來連單純的過生活都不成選擇。於是當地社區發展協會主動提出今年要在基翬海域進行珊瑚礁總體檢的合作要求。我們希望在監督三仙台BOT案的發展同時,也主動出擊,以記錄珊瑚的情況和變化,並串聯起更多人對這件事情的關注。

2011年夏天,首度推出「比西里岸海洋工作假期」,我們誠摯地邀請12位淨灘志工、8位潛水志工來一起守護這裡的海岸,為海底的珊瑚做體撿,與我們一同體驗原汁原味的海岸阿美族部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