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1月04日
摘錄自2012年1月5日中國廣播網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受長江上游和周邊來水持續減少的影響,中國最大淡水湖鄱陽湖的水位急劇下降。2日,鄱陽湖標誌性水位站星子站水位跌破8公尺關口,鄱陽湖正式進入極枯水位期,湖區水體面積萎縮至不足200平方公里,不到豐水期面積的1/20。
江西省國土、水利、漁政等部門證實,近年來,一些地方政府在未被審批的情況下,利用鄱陽湖長期低水位利於施工的特點,通過圍湖造田、填湖造地等進行開發建設,保守估計已有上萬畝鄱陽湖水域被侵占,且有愈演愈烈之勢。
這樣大肆填湖圍湖,讓處於低枯狀態的鄱陽湖雪上加霜。江西省科學院鄱陽湖研究中心副主任、生態專家戴年華憂心忡忡地說,近年來,尤其是2011年江西出現罕見春夏乾旱,鄱陽湖持續低水位,生態環境本已受到很大衝擊。而這些侵占、蠶食鄱陽湖的開發行為,更是嚴重降低它的生態淨化能力。
這些年來,江西省水利部門基本沒批准過相關的填湖或圍湖工程。2006年以來,有關部門對湖區的填湖圍湖現象進行過整頓,但不久就死灰復燃。
鄱陽湖多頭管理,也是填湖圍湖現象難以遏制的一個重要因素。鄱陽湖管理涉及水利、國土、農業、環保、林業、交通等多個部門,職責交叉。每個部門只管理涉及鄱陽湖一個方面的內容,各念各的經現象明顯。
殷鑑不遠。在中國大型湖泊的生態保護中,滇池經過十多年污染治理,花費了約200億元生態環境也沒完全好轉;昔日八百里洞庭,因為大規模填湖圍湖開發,後由我國第一大淡水湖滑落為第二。
眾多水利專家擔憂,為恢復湖面,各級政府已花費巨額資金退田還湖,將90多萬群眾遷出湖泊低窪地帶。現在一些地方又隨意搞圍墾開發建設,恐怕,鄱陽湖勢必又將面臨一次新的「退田還湖」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