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風 小門嶼的小島生活 | 環境資訊中心
離島圓夢曲

海‧風 小門嶼的小島生活

2011年07月13日
作者:洪三元

編按:作者為土生土長澎湖小門嶼人,生長的年代還不曾有連接小門嶼與西嶼的「跨海小橋」,對外聯繫僅倚靠渡船,且看作者如何描繪那個刻苦年代人們的生活點滴。

老人和船,是島嶼對外聯繫的唯一橋樑

「和公阿,緊駛來載啦!布袋戲開始演,來不及啦!」每當週六中午下課,準備迎接一天半的假期,在迎接假日來臨前的高潮就是趕快回家看布袋戲,緊張的劇情在腦海裡精彩的上演著,幽靈馬車黑白郎君與史艷文的戰鬥一觸即發………恨不得馬上就出現在電視機前目不轉睛地盯著。

和公阿不疾不徐發動引擎,開著慢到不行的5匹馬力老爺船,儘管煙囪賣力吐著黑煙,引擎聲依然上氣不接下氣,多用力轉一下就幾乎會停止,船的速度依舊是慢如牛步,經驗老道地把船停好倒是和公阿的專長,把我們這一群急著回家看布袋戲的國中生,順利安全地從海的那一端接回小門這一岸。全村裡五十幾戶三百多人進出村庄的唯一道路,就靠這一艘老爺船來運輸,和公阿跟這一艘老爺級渡船就擔負著維繫島嶼與島嶼之間的任務。

東北季風,是小島生活首要面對的嚴峻課題

斑駁的水泥路上隨處可見碎石與海沙,應是黃金比例的混凝土也不敵風化侵襲,路口電線杆上變電箱吱吱作響,間歇性發出火光,電線的呼嘯聲有如琴弦,時而興奮高亢,時而低沉落寞,有如優秀傑出音樂家精湛演奏出的各種曲目。隔壁阿姨頭巾包的只剩眼睛微露,挑著水桶往後山的菜宅裡前進,準備幫農稼洗去一身的鹹水煙。草地由綠轉枯黃、銀合歡的葉子瀟灑散落,風剪效應將面北枝幹硬是吹地往南轉,再怎麼強韌的樹種也得乖乖聽話隨風搖曳,泊船的鐵錨紛紛從船艙底拿出,繫船的纜繩怎麼看都比我的手臂粗壯,此起彼落的吆喝聲,大家有著共同的目標,就是將唯一的生財器具也是身家財產牢牢繫緊,與自己的心緊緊綁在一起,不容絲毫馬虎。

漲潮時分的天空,如雪花般的泡沫滿天飛舞,有如置身在夢幻的泡泡王國,當泡泡掉落地面,經過蒸發曬乾成結晶鹽,這才發現原來是後山滔天巨浪衝撞玄武岩產生的水氣,被東北季風捲起形成雪花,東北季風已慢慢、深深地入侵了,如大鯨魚對付小蝦米般將小島團團圍住,巨大的手臂緊緊掐住,不讓小島有喘息空間,宣告冬季的來臨是用如此激烈的手段,島上的子民卻也年復一年,練就出強韌的生命力,習以為常接受天氣的重大轉變,但這轉變也蘊藏著轉機。

以海為田,是小島子民的宿命

日升東山也會西落,風起風會停,花謝花再開,這是大自然的運轉法則,適者生存是不變的道理,東北季風帶來狂風怒吼,卻也是大海休養生息的日子,風大無法出海的日子提供海洋生態恢復生機的空間。當電線杆上的變電箱不再演出花火秀,電線的和弦也不再配合伴奏,滿天的雪花不再飄舞,便是收起船錨的時刻,是島上子民們提起精神,乘風破浪出海捕魚討生活的時候。菲律賓北上的黑潮經過鵝鸞鼻一分為二,其中一股沿著台灣西岸北上的洋流挾帶豐富幼魚,帶到澎湖海域的珊瑚礁後,在此棲息繁衍下一代,造就澎湖海域的豐富漁場,不論是海洋動物的種類或是數量,都是渾然天成。北方冷氣團一再發功,洄游魚類隨著東北季風南下避冬,進入底棲性魚類豐富的漁場,而各島嶼更是提供魚類避冬的絕佳場所。

不論是捕撈底棲魚類或者是乘風出海圍捕洄游性魚類,個個老船長都是箇中翹楚,憑著豐富的經驗,駕著漁船穿梭各島嶼間,巧妙避開每一處暗礁,順著水流下網,總能收穫滿滿,滿載豐富漁獲回到港口,與等在岸邊的家人團聚,這一個豐收時刻是人生最大的滿足,以海為田是島嶼子民的宿命,乘風破浪是家常便飯,大夥也練就出不畏風浪的堅忍性格。

漁業枯竭,終將造成小島凋零

時代巨輪不停轉動,環境變遷也從未停止,隨著科技日新月異,漁船工作機械油壓化,GPS衛星導航應用普及,漁船聲納探測技術愈加成熟,漁撈技術更加進步,外籍漁工引進使得漁船數量增加,造成的後果是漁業過撈,漁船捕撈的水深越來越深,近海大型魚類幾乎捕撈一空,食物鏈失去平衡,人們不懂得保護大海資源,總有枯竭的一天,這一天的到來應當為時不遠。

「島嶼」不曾改變,但島上的子民會隨著枯竭漁業的沒落,漸漸地失去炊煙,下一回環境循環的榮景,或許不再復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