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30日
摘錄自2011年12月30日新華網海口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院生稻研究專家近日在海口郊區的一片野生稻田中發現一種新類型的野生稻,生長優勢很強,經過改良將極具高產的潛力。
熱科院熱帶超級稻研究中心主任尹明介紹,新發現的野生稻株生長高度達到1.6米,稻穗長達15厘米,並且稻桿比普通水稻粗一倍以上。發現野生稻的稻田位於海口市繞城高速附近,長期積水,水深達到1尺左右,野生稻在這種環境中還能生長,說明它的抗病抗疫能力和耐水性都非常好。
尹明說,時值冬季,這種野生稻能夠在水中生長,葉子卻還是綠色的,沒有枯死現象,這代表它的抗倒伏能力極強,並且可能帶有抗白葉枯病的基因,研究價值極大。
野生稻是水稻育種的寶貴遺傳資源,蘊藏著大量的抗病蟲、抗旱、耐寒、高產、優質和高光效等優良基因。海南野生稻的發現和利用,改寫了世界水稻育種史。上世紀70年代,「中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就是利用在海南省三亞市郊區發現的普通野生稻不育株為突破口,開創了三系雜交水稻育種的新局面。
據介紹,野生稻經過改良成為雜交水稻,畝產量和經濟價值都將翻倍,例如初級栽培稻黑稻的畝產量只有200-250公斤,經過基因改良畝產可達到400-500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