奪農用水 真要硬幹? | 環境資訊中心

奪農用水 真要硬幹?

2011年08月29日
作者:莊芳華(圳寮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

被譽為「蓬萊仙島」的台灣,氣溫不斷飆升,逃避酷熱的人,都躲到冷氣房裡納涼了,而種田人依然頂著大日頭到農田「上班」。

在學術界積極推廣「有機田園綠生產」的明道大學陳世雄校長,曾經在濁水溪畔,拍攝電線桿林立的農田景象,他感嘆說:「台灣有全世界最荒唐怪誕的景觀,每塊農地矗立一根電線桿,上面安裝電錶,底下裝個抽水機抽水,電桿密度,已可列入金氏紀錄了。」

針對台灣農村這種「世界奇觀」,掌管農田水資源分配的水利官員,在電視上公開說:是農民自己貪圖便利太懶惰,其實農業用水很足夠,還有63%餘水,白白浪費流入海。真是如此嗎?

溪州鄉大庄村,莿仔埤圳的水源頭

彰化縣溪州鄉原是濁水溪沖積形成的泥沙洲,終年水溶溶的田園,是它的舊面貌。自從濁水溪中游築起集集攔河堰,專管引水供應麥寮六輕使用後,仰賴濁水溪滋養、生產良質農產品的農田,被迫灌溉四天,停水6天。作物無法忍受缺水乾旱,種作越來越困難,有些農民只好休耕;而繼續耕種的農民,不得不自力救濟,鑿水井、抽地下水灌溉。一畦農田立一柱電線桿、裝電表、鑿深井、裝抽水馬達,光是設備要花掉近10萬元,每個月還要負擔昂貴電費,居然還被官員指摘:「太偷懶了。」

國科會推動「中部二林科學園區」,委託彰化農田水利會賣農業水供中科園區使用,「彰農水會」建輸水管,從溪州鄉莿仔埤圳的水源頭,攔截原本灌溉南彰化平原18850公頃農田的農業用水,每天轉賣6.65萬公噸的水給「中科二林園區」使用。水圳沿線農民,從未被告知,直到工程單位開始動工探挖,才知道有這回事,因而農民自發性成立「反中科搶水自救會」,於8月7日聚集在莿仔埤圳水源頭,發動「護水祈福」抗爭祭典,祈求老天保佑農民、祈求台灣農業永續生存的呼喚聲,當天,來自社會各界的關懷者與聲援者,聽了農民的呼喚,都忍不住落淚。

「反中科搶水自救會」對於官僚體系出賣農業水的行為,提出11項質疑,行政院底下的中科局、農委會回函自救會,內容口徑一致說:整個賣水工程一旦完成,可以促進地方農業與工業的發展。還說能減緩地層下陷、對農民生產有正面助益。更提出保證:調度農業用水,只是短期暫時性措施,一旦找到常態水源,就不再調度農用水了。原來花費20多億稅金、破壞24公里圳堤、搞水泥工程,居然只為了「暫時調度」?「常態水源」到底在哪裡?

濁水溪沖積平原之所以能生產優質濁水米、蔬果,主要是因為溪水濁度很高,不斷沉積的沃土就是作物生長最好的天然肥分,「黑色壤土」造就台灣中部成為重要糧倉。濁度比中國黃河高五倍的濁水溪水,不適合工業用,因此水利會將在溪州平原開挖一處面積十四公頃的沉沙池,引濁水入沉沙池沉澱後,再將清水送到中科園區,可以想見濁水溪畔的良田沃土必將日漸貧瘠。當自救會質疑沉沙池十四公頃面積工程,竟然不必接受環評時,中科局的回函說:沉沙池雖然有十四公頃,其中包含了部分保育地,實際開挖工程不超過十公頃,因此無須環評。把龐大工程零散切割、再拼裝湊在一起,環評法就奈何不了它,行政官僚規避法規的技術,果然高明。

官僚體系種種缺乏土地倫理、沒有邏輯觀、鑽法規縫隙的回應,擺明了農民的訴求算什麼?就是「非動工程不可」。政府啊!別欺農太甚了。

※本文轉載自中國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