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9月27日
摘錄自2011年9月27日自由時報高雄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甲仙、杉林區水稻爆發褐飛蝨及若蟲危害,部份區域每叢密度已達約10至15隻,有擴大危害之虞。
高雄農改場田間調查,南部2期稻作已進入抽穗期,甲仙、杉林區蟲害面積約2.5公頃,褐飛蝨成蟲及若蟲群集在稻株基部吸取稻液,稻穗受害輕者基部出現黃化,嚴重者全株枯萎,造成「蝨燒」現象。
褐飛蝨又稱稻蝨,農友俗稱「跳仔」,通常發生在第二期稻作孕末穗期到抽穗期間,成蟲前翅狹長,半透明稍帶褐色,其後緣近中央處有黑褐色斑紋。
農改場表示,為減少褐飛蝨危害,栽培時應避免施用過量氮肥;此外,長期積水及低窪溫暖潮濕環境有利褐飛蝨繁殖,如發現每叢水稻褐飛蝨成蟲達5隻時應即施藥。
因褐飛蝨喜群棲於稻株基部,噴藥防治時,應確實將藥液均勻噴灑於棲息部位。
農友可選用20%達特南水溶性粒劑3千倍、10%賽速安水溶性粒劑4千倍、16%可尼丁水溶性粒劑3千倍或參考植物保護手冊,使用其他核准藥劑進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