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憂心:台灣丟「肉粽樁」 海岸更沉淪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專家憂心:台灣丟「肉粽樁」 海岸更沉淪

2011年09月30日
摘錄自2011年09月30日聯合報台南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台灣西南海岸侵蝕嚴重,成大水利系特聘教授許泰文感嘆,在全球暖化、海平面上升等因素加劇下,未來台灣海岸侵蝕、海水入侵的危機將愈來愈大,國土一吋吋流失,卻因為看不到選票,問題難獲重視。

台南黃金海岸侵蝕嚴重,在堆滿俗稱「肉粽樁」的消波塊岸邊,幾乎看不見沙灘,國內海岸侵蝕專家許泰文長期關注當地,他說「很難想像這裡在民國60年代,曾是美軍的度假沙灘」,當時從消波塊往外至少有100公尺寬的美麗沙灘,短短幾十年就消失不見。

水利署第6河川局目前在船型屋南側興建突堤,希望減緩海岸侵蝕,但許泰文並不看好,認為這只是在有限經費下的權宜措施,因為突堤的經費較低,「但西南海岸過去做過的許多突堤都已消失在大海裡」,錯誤的施工只會讓海岸消失更快。

許泰文目前積極與歐盟合作,以了解在全球暖化的氣候變異下,對台灣海岸侵蝕的影響,結果是讓人悲觀的,海水面不斷上升,西南沿海地區卻因超抽地下水等原因一直下陷,未來不僅海岸侵蝕,土地更會因海水侵入而鹽化,土地無法耕作、地下水也不能再用,「危機沒有到眼前,不會有人重視。」

「看看日本、西班牙等國家是怎麼做的」許泰文表示,這些國家長期投注龐大經費在養護海灘上,從專業角度來看,海岸至少要有3道防線,最外層不管是潛堤或岬頭等施工,都是將大浪對海岸的侵蝕先減消1/2,第2道則是養灘,以沙包或投沙等方式,堆積出沙灘,第3道是靠岸的防風林。

但國內因為經費不夠,往往是哪裡侵蝕嚴重,就丟消波塊,搞得海岸到處都是醜陋的肉粽樁,但看在專家眼中消波塊是最糟的,因硬性的結構只會讓海水淘蝕的力道更強,以高雄的蚵仔寮為例,每年投下數千萬元的消波塊卻使海岸下切到深度達5公尺,「已經沒救了」許泰文說,最後居民只能撤離。

他表示,黃金海岸的侵蝕一方面是因海水上升,另方面則是因北側的安平港擴建,引發「突堤效應」,讓南側的海岸被侵蝕,目前還不算沒救,但「敢做養灘的公務人員不多」,因為動輒涉及弊案,大家都想明哲保身,不想碰燙手山芋,「養灘原本就不容易,養不起來就怪公務人員,實在不公平」他平心而論,而海岸主管單位多頭馬車更讓事權無法統一。「該怎麼做不是不知道,就看有沒有人要做了」專家無奈下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