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更容易受到輻射的傷害 | 環境資訊中心
環境書摘

兒童更容易受到輻射的傷害

2012年01月11日
作者:劉黎兒

旅日作家劉黎兒經歷311核災之後,堅決反核,並不斷發表反核文章。

成長中的兒童,最容易受到輻射能的影響。兒童因遭輻射而致癌死亡的風險比成年人高,常導致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悲劇。

日本人雖常說「小孩是寶」,但核災發生時,首先遭殃的就是小孩!福島核災至今最令人心疼的就是至少有8百多名福島兒童流鼻血,其他則有小孩驗尿含銫,抑或受檢兒童有半數甲狀腺遭輻射碘汙染等。雖然日本政府在遭受各界批判之後,決定努力透過鏟土等措施來改善、降低學校的輻射量,但福島兒童並非只有在學校8小時遭受輻射,其他時間也生活在高汙染環境中,而且,只能吃喝汙染食材或呼吸輻射空氣所造成的體內遭輻射更是可怕。

體內細胞分裂最頻繁的小孩,比成年人更容易受輻射線影響,一般認為是3至10倍,年紀越小越受影響。日本過去曾以「兒童新陳代謝活潑而輻射感受性高」的理由,廢止了集體照胸部X光。從廣島和長崎原子彈被爆者的調查顯示,兒童因遭輻射而致癌死亡的風險是成年人的2至3倍,而最容易受影響的是胎兒,孕婦若遭輻射,胎兒出生後可能罹患白血病等癌症。

兒童若吸到輻射碘,會集中於甲狀腺,因此車諾比核電廠事故後,該地區得甲狀腺癌的兒童增加。銫137集中在肌肉,比較不會致癌,但從含銫可以推斷有鍶90,或若測出鈽239等就很棘手,尤其鍶會讓人體誤認為是鈣而蓄積在骨骼內,破壞造血機能,導致小兒白血病,而如果有鈽附著則會得肺癌。

日本政府至今還在說,遭輻射未滿1百毫西弗的致癌風險未經確定,但是就連最寬鬆的國際輻射防護委員會都承認,1百毫西弗以下也有致癌的可能。因此應該讓最容易受影響的小孩減少遭輻射的機會。

曾診察過6千多名廣島被爆者的醫師肥田舜太郎認為,鼻血、下瀉等是遭輻射汙染的病狀,但是現在福島的醫院經政府指示,不承認這些病狀是輻射能造成的,肥田從廣島被爆者在半年後出現倦怠病的經驗研判,福島人從秋天起也會開始傾訴有倦怠感,兒童更難倖免,數年後也會發生兒童致癌比率高升的情況!

我們經不起一次核災

──政府不回答,也不希望你知道的52件事

作者:劉黎兒

出版:先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年10月31日

定價:250元

※不適用CC授權條款,請勿任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