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新故鄉發展協會最近在埔里鎮桃米里試種專屬桃米里氣候的稻米,副執行長孫崇傑說,希望藏種於農,讓桃米里自給自足,純天然種法能適應氣候變遷,不用再購買外地稻米。
桃米里農業發展區5年前為了幫紙教堂募款,在荒廢已久的農田種下「台農71號」稻米種子,如今這些稻米適應桃米里溫差大的氣候和酸性土壤,成了在桃米里才種得好的稻種,新故鄉文教發展協會希望繼續培育這些稻種。
孫崇傑說,以前有上萬種稻種,但在市場考量下,多數稻種被淘汰,早期農民「留種」的觀念也消失,一般的農夫都買農改場培育的稻種,但施用化學肥料、農藥會破壞土地與環境。
孫崇傑說,稻種復育計畫,源自台大農藝系種子研究所,合樸農學近來也持續推廣,他們和合樸農學合作,先用兩分地實驗,將好的種子挑起來,持續種八代 (約四年),就能培育出屬於桃米里的稻種。
合樸農學台灣米部落負責人蔡宜玲說,目前已經種了兩代,每期約110天收割,每次收割後都要挑選種子,稻株要夠強壯,米粒要多,稻穗要夠飽滿,才能挑選繼續下一期稻作。
孫崇傑笑說,桃米里以前稱作「挑米里」,因為有許多稻農挑著扁擔來回埔里和魚池,如今他們又再「挑米」,要挑出專屬桃米里的稻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