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脈?今兒個是來討論影星成龍的龍子龍女八卦嗎?還是哪個皇帝老子究竟傳位四阿哥還是十四阿哥的鄉野佚事?No!No!No(搖指)請抬頭看看本報刊頭,各位看倌,上面幾個大字寫的可是環境資訊電子報,而非咦週刊吶!
既然是號稱為環境發聲的電子報,咱們的討論當然不能脫離環境二字。「龍脈」一詞常見於勘輿學家口中(一般人可能還從冬森「關鍵時刻」或香港電影總是演茅山道士的林正英口中聽得);說到堪輿學,這是一門上古地理及地質學,有人斥之為迷信,也有人認為那是因為現今科學還不夠進步到足以解釋證明之。筆者較傾向後者說法,萬一不幸本文遭「子不語怪力亂神」的讀者嗤之以鼻,期待未來有一天先進科學可以還偶一個清白(畢竟要地理師開尊口免不了得紅包,但本人可是被編輯大人拗來免費寫稿的呀~~)。
表明立場先。言歸正傳(跳一下),龍的形象彎延綿長、出神入化,因此勘輿學家以「龍脈」象徵大地河川或山脈的高低起伏、轉折變化;且因為龍在古人心中地位崇高,涵養萬物的大自然猶如龍一樣值得崇敬,自然地理也有如人一樣有血有脈(所以偶認為阿凡達的導演不只在電影中抄張家界的山水,一定也懂中國風水呀←往自己臉上貼金)。山就是龍的勢,水就是龍的血。
傳統認為,如果把房子或墳頭蓋在龍脈上,主人就會發發發兼庇蔭子孫;但如果住或葬在不好的穴位,則易招橫禍並殃及子孫(不然怎麼每到總統大選,就會冒出眾多電視節目認真探討那組候選人的祖墳風水好,那家又遭人作法破壞所以當不上總統云云)。若要從較科學的角度看,有龍脈處表示有較強的能量集結,這其中不僅指土地本身的能量,還包括地應力、地電場、地引力、星體引力等複雜成分的匯聚,且大體上與山脈的坐向是相一致的。如果這種能量場的強度與頻率符合人類生理、心理所要求的域值,則生活其中的人會覺得心平氣和、神清氣爽,自然斷事、行事稱心如意、左右逢源;反之則覺諸事不順、霉運當頭,實乃關乎住家外在大環境是否能與我們個人小宇宙運行能量達成和諧所致。
一般人以為大山大水、鐘靈毓秀之地才可見得龍脈?錯!龍脈到處都有,古人云:「高一寸為山,低一寸為水」,所謂的「平洋龍」就是指平地中微微起伏之處。只要你仔細觀察周遭,只要環境潔淨精微處即可斷定為龍脈之所在。
傳統上稱大山大水為幹龍,小山小水為支龍。攤開世界地圖,隨處可見幹龍、支龍的分布。人們相信全球龍脈都源自一個地方,就在世界第二高的k2峰,由此分出5條龍脈,3條到中國(形成天山、崑崙山、喜馬拉雅山),一條(形成興都庫什山)往阿富汗、中東到歐洲,一條到印度和不丹。
台灣人傑地靈,當然也有龍脈分布(驕傲挺胸)。按風水學上的傳統說法,台灣的龍脈,乃是由中國大陸喜馬拉雅山往東南分支而來的一條幹龍,經過福建,形成「潛龍入海」之姿來到台灣。其中以「玉山山脈」為主脈,再分成南北兩脈,北脈從玉山到台北再到蘇澳的雪山,而南脈則往南,一直到高屏的大武山。此外阿里山山脈及海岸山脈為左右護法山脈,而位於台灣中部的日月潭則是讓龍脈養精蓄銳的「養龍水」;尤其台灣四面環海,等於擁有一處最大的養龍水,因此可以跨海發展至全球。
在風水學家的眼中,台灣山勢雄偉,3000公尺以上高山就超過260座,奇、險、峻、秀兼具;山水滙聚之處,氣勢磅礴;河川蜿蜓之處,水氣氤氳,豐沛溫潤。放眼盡是風水寶地也!(拂掌豎大姆指)
若以現今科學的眼光審度之,龍脈之說,其實可以提醒人們在搞開發時需重視山形地勢,尊重自然規律。例如要在山坡地或河岸修路、蓋房子,如果不考慮山勢水向,極可能遇到較大的降雨或颱風,即發生山崩及水患,徒增傷亡和財產損失。
再以雪山隧道開通為例,一般咸認此舉已破壞北部一條重要龍脈。事實上,近年雪隧周遭山林及下游蘭陽平原的灌溉水源枯竭,被認為與大片地下水脈橫遭截斷而造成地下水源大量流失有關。而遭雪隧貫通的雪山山脈,也引發不少專家擔心,可能因地下水源的流失而逐漸在近年內發生植群變化。
當然,更別提許多破壞好山好水的公路建設、越域引水工程,若未在生態環境整體考量下謹慎規劃施工,都可視為破壞龍脈的不當開發。
大自然牽一髮動全身,有如龍脈在地表皺折間互通串連。撇除不肖風水專家的故弄玄虛、牽強附會,龍脈之說其實乃先民與自然共處的生活哲理發揮,值得今人好好審思。(筆者和編輯共同OS:好險,終於在文末轉回正題,不然本文要丟到大八開雜誌去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