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滿汗水、泥土、童年味的生態工作假期 畫下句點 | 環境資訊中心
深度報導

充滿汗水、泥土、童年味的生態工作假期 畫下句點

2005年08月16日
本報訊

拿著熱騰騰的服務證書,志工與工作人員歡喜合影。 由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台灣拜耳公司主辦的「2005生態工作假期」,今天進入活動最後一天,來自日本、美國、德國與台灣的廿一名志工,在陽明山擎天崗附近的雍來廢礦場,植栽種源水生植物,為建置「雍來環境教育生態園」打下基礎。胼手胝足完成任務的志工們,看著自己親手從別處移植過來種植的田字草、茭白筍、野薑花等25種水生植物,興奮地說以後一定要帶朋友來看看,並表示很樂意參與生態池後續的經營管理工作。

生態工作假期志工初步完成的「雍來環境教育生態園」,已開始吸引昆蟲駐足。環境資訊協會理事長李永展在活動結業式上表示:「這幾天來他全程參與所有工作,和所有志工一起玩水玩泥巴,充分體會到與土地接觸的紮實感。」他希望所有志工們能延伸這幾天的體驗,持續關心我們的環境議題。拜耳大中華區公關傳媒總經理華威濂說:「我個人以及拜耳公司,本於企業責任照顧的理念,都很支持這樣的活動。我尤其佩服有這樣的一群人,願意請假花時間來關心環境;和這樣的一群人在一起勞動,我玩得很開心,而且一點都不累!」

汗水、泥巴滿身,志工在工作假期中找到兒時的回憶日籍志工佐佐木孝子(Sasaki Takako),兩度來台參與生態工作假期,並在本國也長期投入相關活動,對於兩地交流與差異,更有不同的體會,她解釋:「今年活動要彎腰、拿鏟子,把手伸進泥地裡拔水草、種水草,像農夫一樣,體力上真的很累,但是還是很好玩。和我在日本參加的不一樣的地方是,日本主題偏重文化交流,台灣這裡兩次都是直接走入大自然。」

經過三天的身體勞動,最後一天主辦單位安排輕鬆的健行活動,由國家公園解說員帶領志工走過魚路古道,沉浸在歷史長廊中體驗先民腳印,讓志工在體力付出之餘,有機會認識施作場地週邊的人文、自然遺產,加深他們與土地的情感連結。

講師徐怡德解釋,魚路古道大致上分為南北兩段,北段從金山為起點,經過八堙、上磺溪、大油坑一直到擎天崗,其中包含平埔族金包里社遺址,因此又稱金包里大道,此路段保存了相當豐富的人文遺跡,例如清廷駐守的營地、日本佔領台灣初期時,拖曳砲台的路徑,民間抗日人士簡大獅盤踞的舊城牆,以及舊時的採石場等;南段則從擎天崗開始,途經絹絲瀑布、山仔后,以士林為終點,偏重自然景觀。

整個活動隨後在結業式畫下句點,主辦單位將結業證書親自交給每位志工,感謝他們連日來的付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秘書長陳瑞賓叮嚀:「志工們別忘多回來看看,欣賞生態池四季不同變化。」

陽管處擎天崗管理站主任陳育賢代表國家公園向大家致謝,並表示「雍來廢礦場」將改名為「雍來環境教育生態園」,這是復舊的開始,我們的祖先從自然擷取資源以求生存,到了我們這一代,則是該回饋自然的時候了,生態工作假期最大的意義就是在此!

主辦單位表示,期盼藉由本次ECO-Working Holiday,讓志工們可以真正體驗「Working for All, Holiday For Me!」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