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來魚龜棄養 繁殖快影響生物鏈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外來魚龜棄養 繁殖快影響生物鏈

2012年02月07日
摘錄自2012年2月7日聯合報高雄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近年來盛行飼養寵物龜與景觀魚,但據高雄市野鳥學會調查,目前全台公園內的外來種比例不斷攀升,顯示飼主任意放生,學者呼籲民眾購買前慎重考慮,避免棄養導致生物多樣性逐漸劣化。

高雄市野鳥學會總幹事林昆海表示,飼養寵物龜與景觀魚的熱潮褪去後,全台公園隨之出現外來種生物,以烏龜為例,市價3千元以上的屋頂龜、紅耳龜與鱷龜等寵物龜,價格不斐,但飼主無意飼養後,就棄置在公園的草地上,造成本土龜與外來種龜為搶奪食物競爭。

林昆海表示,烏龜為兩棲類雜食動物,食用水中植物,原先攝食水草的本土龜與魚類,增加外來種烏龜競爭後,三方將為爭奪食物相互競爭,影響生物鏈。

此外,目前全台不論公園池塘或河川,魚種中,數量最龐大的是吳郭魚,比例高達95%。

至於其它的外來種魚,像是俗稱紅魔鬼的尼羅河紅魚、金波羅與血鸚鵡等寵物魚,也在南台灣各大小湖泊以及濕地快速擴散,已嚴重危害本土魚種。

林昆海指出,某些優勢的外來種生物,群聚量呈倍數成長,速度驚人,若未在情況失控前移除,將使福壽螺危害台灣水稻的情形重蹈覆轍。

學者呼籲民眾,保護公園生態最好的辦法,就是「不買、不養、不棄」,若購買了,也不可隨意丟棄公園,應轉送或請動物園收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