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2月29日
摘錄自2012年2月29日聯合報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有「海洋中的滾筒」、「團結家族」之稱的鯖魚,因過度捕撈,不但來不及長大,還被迫改變習性提早當媽媽,海洋大學校長李國添指出「這是很嚴重的警訊」,兩岸應同時休漁,為鯖魚後代留個活路。
鯖魚是我國較具規模的沿近海漁業之一,南方澳漁港有「鯖魚的故鄉」之稱,鯖魚年產量占全國9成以上。當地文史工作者賴榮興、廖大慶大聲疾呼:「讓鯖魚把孩子生下來吧!」農曆年過後是鯖魚最肥美的時候,也是母魚抱卵期,他們認為鯖魚媽媽產卵期最該保護,建議在農曆年過後,休漁一個半月,讓鯖魚媽媽順利傳宗接代。
長年研究鯖魚的李國添,每星期都派海大學生到南方澳漁港記錄捕獲的鯖魚體長。他指出,東北部的花腹鯖2003年前的最大體長,有44公分,現在只有37公分,小了7公分。
鯖魚是團結家族,在海裡像個巨大的球,所以很容易被捕。李國添校長表示,鯖魚2、3歲抓質量都好,不過現在1歲已經被抓得差不多了,2歲魚更少,3歲魚幾乎看不到,尤其現在母魚性成熟更由10年前的1.8歲,提早前到1.1歲就當媽媽了。李國添表示,這種早熟化通常在魚類承受高度的漁獲或環境壓力下發生。
漁民也說,鯖魚成魚為35到45公分,「現在20多公分的鯖魚寶寶就都被抓起來」。李國添表示,台灣、日本、韓國、中國都在捕鯖魚,日本也因捕過頭了,早在幾年前就實施總量管制。
海大師生曾經推估台灣的鯖魚總許量是4萬噸,現早已超過這數字,中國也在同一海域捕撈,作業範圍更廣,全年捕撈量約在50萬噸左右,如果只限制台灣漁船總量管制,漁民一定反彈。但李國添說,中國六、七、八月實施休漁,兩岸若同時休漁,可降低對零歲魚的捕撈,兩岸一起保護漁業資源,是較可行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