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公支流建水壩 研究:漁獲減 | 環境資訊中心
國際新聞

湄公支流建水壩 研究:漁獲減

2012年03月06日
摘錄自2012年3月6日法新社華盛頓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PNAS)刊登的研究指出,在湄公河支流興建水力發電水壩,可能會對仰賴河流漁獲維生的數百萬人帶來毀滅性衝擊。

湄公河長4600公里,流經中國大陸、緬甸、寮國、泰國、柬埔寨和越南,為東南亞最長河流,也擁有全球最大內陸漁業。在湄公河主流興建11座大型水壩引來相當多關注。

去年12月,柬埔寨、泰國、越南和寮國延遲就上述計畫第一階段做出決定。這個水壩名為札雅布里(Xayaburi),造價38億美元。上述4東南亞國家部長表示,有必要進行更多研究來緩和環保人士的疑慮。

刊於國家科學院學報的國際研究警告,在湄公河數十個支流興建水壩會有「災難性」後果。這項研究是柬埔寨內陸漁業研究發展所(IFReDI)、美國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以及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 University)共同執行。研究指出:「在支流上建造78座水壩,會對魚產力和生物多樣性帶來災難性衝擊。過去這個議題從未進行策略性分析。」

水壩興建區為許多洄游性魚類棲息地。研究發現,數起水壩興建案恐阻礙100多種魚類游至上游,造成漁獲大減,重挫生物多樣性。

研究人員也表示,自給性漁業為該區數千萬名鄉下貧窮居民的主要蛋白質來源。

研究指出:「興建水壩主要受惠國為寮國,所生產的電力大部分出口至泰國和越南。而受衝擊的主要地區為柬埔寨和部分越南地區。這些地方會失去大量漁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