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3月15日
立報2012年3月14日台北訊,呂苡榕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蘇花公路改善計畫去年通過環評,由於工程對環境影響重大,因此環評結論要求公路總局成立「環境保護監督小組」,加入民間代表監督工程的環境影響。不過,監督小組卻遭民間團體質疑功能弱化,民間團體痛斥,就連14日公路總局提交的「永樂段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將在環保署審查,也沒有一位委員知情,質疑委員被架空。
地球公民基金會研究員曾雨涵表示,監督小組17人中只有2名民間代表,而林務局與國家公園根本沒有代表。台灣生態工法發展基金會董事長賀陳旦也質疑,蘇花公路改善工程號稱是「模範工程」,但是卻連民眾參與都做不好。
曾雨涵強調,監督小組會議都是以報告進行,委員只能給予建議,並沒有監督實權。而公路總局的回應往往拖到事後才回覆,民間團體氣憤,公路總局並未落實環評結論,只把監督小組當成形式。
「公路總局提出永樂段的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準備將原本的工法改為高架橋方式進行。但是監督小組無人知曉。」曾雨涵表示,現在的小組根本失去了監督功能。
對於民間團體的種種質疑,公路總局回應與民間團體都會固定會面,相關資訊也都放到網路上。蘇花公路改善工程處處長邵厚潔強調,改為高架橋方式,對生態環境的傷害較少,只是原本作為填土用的土方必須運往他處,將會增加7千多萬經費。
※ 轉載自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