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科學工作者的苦口婆心:海嘯一定會再來!(上) | 環境資訊中心
公共論壇

地球科學工作者的苦口婆心:海嘯一定會再來!(上)

2012年03月20日
作者:李昭興(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應用地球 科學研究所教授 )

2011年3月11日,日本東北發生超大地震和海嘯以後,引起核能電廠爆炸,並且核輻射災情一路擴大。它影響的範圍和時間可能會長長久久的,加上核輻射這種東西摸不到、看不到、聽不到、也聞不出,而且鈾的半衰期又長又遠。筆者於7月隨呂前副總統和其他十數位核能、醫學和環保的專家,一起去到災區勘查。今逢311週年,從日本看台灣,地震/海嘯/核輻射的問題值得我們深思,再深思。

日本的災情:2011年7月日本東北勘災之旅,我們沿途經過女川、石卷、仙台、旦理、相馬、靈山和福島,所到之處盡是殘崖斷樑,垃圾堆積如山,慘不忍賭。但這些慘狀,再怎麼慘,也都沒有核輻射的慘來得嚴重,所以一路上,我們都很注意核輻射殘餘值的測量。

地震導致福島第一核電廠意外事故(東京電力提供)

女川、石卷和仙台的輻射值已經偏高。車子來到旦理(距離福島第一核能電廠大約50公里),核輻射的殘餘值已經到達背景值的數十倍以上。領隊和同行的輻射專家不斷提醒我們注意。以我們落腳休息的一間教會和幼稚園為例,它的輻射值已經達到「不適合長期居住」的程度,但因為它還在福島核能電廠的20公里疏散半徑之外,而日本政府也沒有什麼有效的預防措施。教會的老師問我們的專家,如何降低這種輻射值。專家建議要鏟除至少10公分的表土,並且更換沒有被污染的土。但這麼大的範圍,又如何來更換?縱算你能更換自家的土,但你仍然暴露在其他高輻射值的環境。它是一個難解的問題。

車子繼續南行,核輻射值也繼續增加。我們來到相馬一處海鮮和蔬果的拍賣市場,牆上的標語寫著:「本產品不是來自相馬、不是來自宮城和不是來自東北」,旅客少的可憐,購買的人更是稀少。而本地出產的海鮮和蔬果,又到那裡去了?又如何去行銷?沿途的感覺,只能用「慘不忍睹」來形容。

離開相馬後,我們已經非常接近「20公里的疏散半徑」,於是開始轉向西行,進入靈山山區。本來離開福島第一核能廠愈遠,輻射值應該愈來愈小。但實際情形,完全相反。進入山區後,輻射值卻愈來愈高。因為核輻射隨著風向和地形分佈,它不會被限制在人類設定的半徑之內。我們在一處靈山的休息站,它的值已經飆高到背景值的500倍之上,領隊要我們穿著輻射防護衣,再離開車子。所以一個個穿著白色防護衣的隊友,類似太空人,從車子鑽出來。警告核輻射的測量器也一個個吱吱叫。靈山位於福島第一核能廠西北大約60公里的山裡,風向、雨量加上山谷地形易於聚集核輻射,所以測量值飆高。滿山遍野綠油油的稻田和果園,但問題是它們能再被使用嗎?居民為何沒有遷移?這些人又如何維生?

在領隊的催促之下,我們很快就離開靈山向西朝福島市而去,參加當地的反核抗議。經過這趟核輻射勘災之後,感慨萬千。如果台灣有朝一日,也發生海底的超大地震,觸動毀滅性的海嘯,而我們的核能廠也不幸的淪陷。請問我們的處境和日本東北有什麼不同?

與智利/印尼超大地震/海嘯的比較:2010年2月27日,在智利南部馬鳥來外海,發生規模8.8的超級大地震,是人類有記錄的第六大地震。它引發十多公尺高的海嘯,海邊的村莊,也是遭受莫大的破壞,但值得慶幸的是它沒有核能電廠,所以沒有核輻射的問題。筆者因為研究的需要,在2010年曾經前往災區五次,也瞭解海嘯的可怕。海嘯雖然恐怖,但它是短暫的,它是可以被看得見、摸得到、也聽得到,所以它就不會像核軸射那麼令人驚慌失措。

本文簡版刊載於自由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