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世界麻雀日報導之二
一般常見的麻雀,卻在英國列為瀕危物種(Red List Species),為了恢復其消失的族群量,還有專屬的保育行動策略(Action Plan)。相較之下,台灣幸運多了,根據BBS Taiwan(繁殖鳥類大調查)3年來的監測,麻雀族群數數量上仍稱王,屬於第5常見的鳥類,只要持續監測應可避免英國麻雀驟減的遺憾。
棲地與食源不足 麻雀隨之消失
以英國的經驗,以前放眼可見的麻雀,現在必須走上好幾公里才會看到1隻。短短10-20年間,麻雀的族群數減少90%。這個事實太令人震驚,這也是為什麼需要麻雀日的理由。特生中心棲地生態組組長林瑞興說,「原本我們習以為常的鳥類或生物,逐漸或突然地消失於環境之中,透過與人們關係密切的麻雀,提醒我們關注一些常見的、生活在我們周遭的鳥兒與生物。」
推論英國麻雀的減少和棲地以及食物的匱乏相關。台大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助理柯智仁表示,農耕型態的變化(集約化與播種時間改變)、農藥的使用、田間樹籬的移除、老樹的移除、舊式農舍改建等因素,造成麻雀的食物來源與繁殖棲所減少,數量因而大幅減少。此外,農藥的使用更讓麻雀逐漸消失。而這些也是其他地區麻雀普遍遭遇的危機。
BBS Taiwan為常見鳥類守候
麻雀日提醒人們關注身邊常見的鳥類,此外,還需訴諸科學的調查研究,讓保育工作更有方向。BBS Taiwan(台灣繁殖鳥大調查)就是一項針對全台進行持續而長遠的常見鳥類監測計畫,長期監測就能預防,在適當的時間提出預警。BBS Taiwan工作團隊3年來透過樣區標準化調查資料的統計研究,分析台灣常見鳥類的消長,並與世界上其他進行BBS(繁殖鳥大調查)的國家資料交流。
柯智仁表示,日本與四川的研究結果與歐洲大陸相似,同樣認為現今的麻雀族群遠少於1970年以前,日本的研究甚至估計現生族群僅1960年代的10%不到。而英國與歐洲的繁殖鳥類監測也顯示麻雀的數量在近年緩慢地成長或維持穩定,雖然仍與40年前的數量相差甚鉅,但至少是個好現象。
麻雀族群穩定 山麻雀警報未解
在台灣的留鳥中,麻雀算是數量龐大的留鳥之一。根據BBS Taiwan於 2009年至2011年的監測結果顯示,台灣的麻雀族群不僅非常普遍,數量亦大致穩定(圖)。
林瑞興說,2011年調查資料顯示,麻雀(Eurasian Tree Sparrow, Passer montanus)是台灣最常見的鳥種之一,排名第五(60%樣區有記錄到),鳥友記錄到的數量更是第一名(12,955隻);至於族群已經岌岌可危的山麻雀(Russet Sparrow, Passer rutilans),在253個樣區中,僅有1個有紀錄,數量真的很少。
現在就監測 為未來儲備解答
柯智仁表示,即使現況如此,仍應探討3、40年前台灣麻雀科是不是曾經存在更龐大的群數,如果台灣的麻雀科也經歷了和歐亞大陸一樣的族群驟減,那麼原因為何?這樣的變化對台灣的生態環境又會有什麼影響?
「雖然這些問題或許無解,但是BBS持續監測未來的人就不會有這種沒有歷史記錄的遺憾。」柯智仁的話點出鳥類監測的重要性,過去種種已不可考,最重要的是現在就開始監測,不再讓麻雀或梅花鹿以往常見的鳥類或動物消失無形,無從復育。(待續)
【麻雀日專題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