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牛到關渡自然公園 執行溼地超級任務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水牛到關渡自然公園 執行溼地超級任務

2012年04月04日
本報2012年4月4日台北訊,王鎮中整理報導

關渡自然公園管理處,為了以自然的方式維持溼地的生態與景貌,於是透過水牛放牧進行濕地中高低莖草的長期控制,並且應用水牛親水滾踏的特性進行溝渠的清疏,減少淤積阻流的問題,營造出鳥類更喜愛的棲地環境。

圖片由關渡自然公園提供

關渡自然公園位於北臺灣淡水河與基隆河的交會處,因位於淡水河口感潮區範圍內,園區內的環境樣貌以泥灘、水塘、草澤、稻田及樹林等為主,近年外來種巴拉草已成為優勢草種,為了抑制高莖草防止溼地「陸域化」,2009年7月起陸續由花蓮引進水牛,希望透過自然的方式維持溼地的生態與景貌,截至目前為止,關渡自然公園裡已有六隻水牛生力軍加入,對於溼地的維護與野鳥棲地裡的植物多樣性有相當大的助益。

管理處為了維護溼地環境與候鳥到來的棲息地煞費苦心,生長在溼地的水生植物,若沒有被動物、昆蟲所採食而控制數量,會因生長快速而漫入水域,長期下來會嚴重造成濕地逐漸「陸域化」。若使用了化學藥劑來除草,更會導致環境遭到破壞造成生態浩劫,若回歸單純人工施作會產生維護人力不足的問題,透過水牛放牧進行濕地中高低莖草的長期控制,並且應用水牛親水滾踏的特性進行溝渠的清疏,減少淤積阻流的問題,營造出鳥類更喜愛的棲地環境。

原本因為溼地保育而引入的水牛,現在成為溼地保育大使外,更是民眾指定入園要看見的火紅明星,因此管理處針對水牛保育成果結合教育活動的推廣,於4~6月週末假日推出定時導覽,主題為「賞水牛」,由解說員帶領民眾認識水牛、瞭解水牛對於濕地保育的貢獻,以及水牛在關渡平原農村文化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