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三分法」治水思路實現農業用水綜合效益 | 環境資訊中心
中國新聞

寧夏「三分法」治水思路實現農業用水綜合效益

2012年05月14日
摘錄自2012年5月14日新華社寧夏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乾旱缺水的寧夏堅持「北部節水、中部調水、南部開源」的三分法治水思路,大手筆投入農田水利基本建設,過去5年用110億元投入有效完成了農田灌排設施改造、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節水灌溉面積推進任務,實現了糧食安全、生態安全、飲水安全以及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等綜合效益。

近年來,寧夏在農田水利建設中分區布局、因地制宜。在北部引黃灌區「節水、挖潛」,重點建設了一批節水和排澇工程;在中部乾旱帶大力推廣滴灌、噴灌等高效節水灌溉技術和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增加了旱作節水農業面積;在南部山區「開源、增效」,開展庫井灌區高效節水改造、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和中小河流治理。

寧夏的引黃取水量、耗水量相比5年前分別減少了4.06億立方米和3.6億立方米。在灌溉面積增加、用水量逐年減少的情況下,全區糧食產量連年豐收,2011年寧夏產糧359萬噸,實現了糧食產量八連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