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農村的孩子,就真正認識農業嗎?
現在的農村學童,在家長對成績的要求下,大部分不用做家事,更別說下田幫忙農事,這些孩子,離農田越來越遠,坐在電腦前的時間越來越長。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在學校、農民幫助下,這些農村孩子如何重返土地!
美濃是南台灣的典型農村,超過7成住民以務農為主,可是農業式微了30多年,務農在一般社會評價中,已經變成「不會讀書的人」,才會從事的行業。這種「務農無用論」的觀念,讓孩子沒有機會靠近田地,所以就算生活在農村,對農事也很陌生。
新竹教育大學環境與文化資源學系助教張瑋琦表示,即便在最容易接觸農田的鄉村學校裡面,這些鄉村的學童們接觸農事的機會都非常的貧乏,他們甚至連鋤頭都不會拿,但是鄉村其實是一個非常適合發展食農教育的地方。
6月29日,暑假就快要開始了,高雄的天氣依舊很炎熱。美濃的吉東國小,在學校旁邊,選了一塊地要種稻插秧。農夫在田裡勞動,是農村常有的景象,可是小學生插秧,卻引起大家好奇,一些熱心的農民,還忍不住下田幫忙。
有些孩子不熟悉田土,在田裡走起路來,搖搖擺擺很可愛,不過也有孩子第一次插秧,就有模有樣。像從小在田邊看爸爸工作,才10歲的黃勇憲,手腳俐落,不怕全身弄得髒兮兮!
黃勇憲的爸爸黃堉星說,現在家裡務農,有種稻、種菸、種芭樂,勇憲對農事很有興趣,雖然年紀還小,但他連小鐵牛車都開過,是個對務農很有興趣的孩子。
其實,吉東國小校長葉鵲根也是農家子弟,插秧這一天,就屬他最認真。從頭到尾都在田裡,沒有缺席!這是因為在他心裡,有一堂還沒有上完的課!葉校長說,他不希望只教孩子讀書,更不希望美濃的孩子長大之後,都是聽到別人來介紹美濃的農業文化,如果這樣,那真的是教育失敗!
民國96年,美濃的福安國小,開始推行農事教育。這一屆的畢業生,6年前一踏進校門,就跟著老師下田學習。6月7日這天的工作,是採收玉米。
種稻、種菜、種玉米,只要是學生種的,都會被送到學校廚房,變成小朋友的營養午餐。摸索了6年,福安國小的農事教育,從田裡發展到餐桌,學生開始接觸農作物變成食物的過程。新竹教育大學環境與文化資源學系助教張瑋琦解釋,透過料理可以看到食材如何成為食物,除了有生活文化的傳承意涵外,也能讓小孩建立生命權的觀念。
焚香敬天、祝禱謝土。每年夏天,阿勃勒進入盛開期,正好橫跨高屏地區稻作一期收割和二期插秧的時節,不只農民特別辛勞,有實施農事教育的學校,也跟著忙碌起來。
在校長帶領下,美濃龍肚國小的孩子們,已經等不及要下田!2005年,龍肚國小與美濃農會合作,開始推廣稻作課程,只要是四年級、五年級的學生,都有機會可以參與種稻、收割,8年來,這堂農事課,從來沒有間斷。
跟大部分學校比較,龍肚國小的農事教育,已經發展得很成熟。孩子們明顯不怕下田、不怕抓蟲,在大太陽底下工作,也非常開心。稻田是教室,也是孩子們演出「金穗童年」的舞台。
電線桿上的麻雀,低頭看著小朋友嘰嘰喳喳在割稻。水田中的倒影,有藍天白雲和學生插秧的身影。福安國小今年的畢業紀念冊上,滿滿是孩子們一起務農的回憶。這些幸運的學生,遇到了有熱情、有理念的師長,而其他只在書本上看過稻子的孩子呢?不知道他們何時才有機會,也能修到這堂「田間學分班」。
※本節目將在週一晚間10點於公視首播,週六上午11:00重播
※節目內容及訂閱電子報詳見:我們的島節目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