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蟲蟲的祕密】紙雕大師長腳蜂 | 環境資訊中心
生物簡介

【蟲蟲的祕密】紙雕大師長腳蜂

2012年07月24日
作者:李鍾旻

有隻長腳蜂停在步道旁的護欄上,牠在做什麼呢?仔細一看,咦?牠正賣力啃咬著木製的扶手!難道蜂兒平時除了採花蜜之外,還有其他不為人知的「副業」嗎?

答案揭曉!

其實,牠之所以這麼做,是為了蓋房子。長腳蜂的巢本身幾乎可說是由紙所構成的,這些木質纖維能作為蜂巢的材料。樹木、木材、木質的藤蔓等,都是牠們重要的築巢資源。

 圖一:正在啃咬木頭的黃長腳蜂。 圖二:築巢初期,黃長腳蜂蜂后獨立建巢。

紙糊的巢

春天時,開始有零星的蜂類出現,戶外逐漸可見新構築的蜂巢。為了哺育後代,長腳蜂的工蜂必須努力築巢,提供足夠的空間容納幼蟲。於是長腳蜂得不斷的蒐集以樹皮為主的植物纖維,牠們咬下纖維,再與唾液、水混合,咀嚼咬碎成為紙漿狀。這些紙漿便成為了「建材」,能用來建造或修補蜂巢。有時長腳蜂也會就地取材,取用人類丟棄的紙類以及木製品為原料。在分工之下,蜂巢和蜂群便逐日的擴大。附帶一提,蜜蜂的巢可與牠們不同,蜜蜂是以工蜂本身所分泌的蜂蠟作為築巢材料,而不須四處蒐集材料。

我們在野外的樹木上,常可見到胡蜂類(包括長腳蜂、虎頭蜂等)或樹棲蟻類(常為舉尾蟻)以植物纖維所製成的巢。兩者對照,可發現胡蜂的巢通常附有短柄,懸掛在樹枝下,巢的質地類似紙張;蟻巢則不具柄,通常包覆在樹幹上,且質地粗糙。因此蜂巢可是比蟻巢來得精緻許多。虎頭蜂與長腳蜂的巢之間,彼此又有差異。虎頭蜂的巢通常是封閉式的,外部包了一層殼,使得外表看不見六角形的蜂室,內部不但腹雜,又具有多層的結構。長腳蜂則為開放式,蜂室外露,外表可見許多開口朝向地面。

若以規模來說,一個成熟的虎頭蜂巢彷彿多層樓的建築,長腳蜂巢則只有一層樓;因此,一窩虎頭蜂的數量可達一窩長腳蜂巢的數倍。除了巢的規模,牠們的習性也有不同。在長腳蜂的巢周圍,除非我們主動騷擾、觸碰巢,一般並不會遭其攻擊;虎頭蜂則相當危險,常主動攻擊接近其領域的生物,螫傷人畜的事件時有所聞。這些胡蜂類的蜂巢,週期通常為一年,到了冬天往往便面臨廢棄的命運。

 圖三:褐長腳蜂與巢。 圖四:褐長腳蜂蜂巢,外表可見許多六角形開口。

用肉球大餐餵Baby

有時在野外能見到長腳蜂、虎頭蜂等四處狩獵,獵捕其他昆蟲的畫面。這樣的行為,其實並不是打算將獵物作為自己的食物,而是為了將這些食物攜回巢內,用以餵養幼兒。長腳蜂幼蟲是肉食性的,與素食主義的蜜蜂大不相同。

這項工作一般由工蜂進行,狩獵的對象,則是以蝶蛾類幼蟲為主,但牠們也會獵捕蟬、竹節蟲等昆蟲。每當發現獵物,即以大顎將獵物撕裂、咀嚼,並以足輔助將其搓揉成肉球狀。肉球完成後,便將其帶回巢中。一般在回巢後,在巢上待命的同伴會向前切割瓜分之,隨後分別將這些小肉塊餵予幼蟲。儘管獵殺昆蟲的行為駭人,事實上成蟲卻非葷食,僅以花蜜、花粉為食。

圖五:正在搓肉球的黃長腳蜂。

部分種類的長腳蜂,築巢地點經常鄰近人類的建築物、活動區域,有時也會寄人籬下,直接在近郊居家房舍的屋簷下定居,可說是一群與人類生活相當接近的昆蟲。

儘管部分大眾對於蜂類的印象總是負面的,甚至避之唯恐不及,不過從生態的角度來看,胡蜂類除能幫助植物授粉,也能捕食森林害蟲。牠們具有維持生態平衡、控制害蟲密度的功能,對人類來說,可是扮演益蟲的角色。

 

【蟲蟲們的秘密花園】

 

※ 專題介紹:自然生態有時像是人生,看似尋常,但仔細觀察、探究,卻都能發現其中的驚喜和隱藏的意義,而這些驚喜和意義往往是組成生命的要素,值得我們推敲、了解。生物簡介特專欄規劃此專題,為讀者一一揭露昆蟲們的小秘密。

 

※ 本文與合作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