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財團說不 | 環境資訊中心
公共論壇

對財團說不

2012年07月31日
作者:巴蘇亞.博伊哲努(浦忠成)

阿里山的緋櫻,取自公視我們的島日前遠雄集團在阿里山樂野向部落族人舉行設置休閒度假中心的說明會。這又是一個財團嗅出阿里山地區商機後的敏快反應。

開放陸客入台之後,幾個景點如台北101、故宮、中台禪寺、日月潭、阿里山、太魯閣等,成為陸客行程必到之地。將陸客看成搖錢樹的旅行社、餐廳、特產店與旅館等連鎖系統,很有默契的把陸客視為禁臠,知道他們對產業的存活很必要,卻短視近利,用殺雞取卵的方式安排陸客的遊台行程。「起的比雞早,吃的比豬糟,趕得比馬快,睡得比狗差」已經是大家熟悉的順口溜。

回想一下2、30年前,國內外旅遊興起,巴士到處奔馳,載著國人造訪各地風景區;到了觀光景點,免不了又被導遊、領隊帶進早已打點而有回扣的商店、餐廳,買一些魚目混珠的特產。如今我們用相同的方法「招待」到台灣遊覽的客人。

除了這些走較低廉消費的客層外,也有部分陸客走相對高價的賞玩路線,透過星級飯店與優質旅行社的安排。但這兩種模式對於絕大多數原住民部落而言,都是遠如天邊,毫無關連的陌生事。

即使部落擁有良好的生態景致、民俗風情與多元和善的款待方式,但是交通不便(道路狹隘、資訊不足等)、旅館或民宿設施不夠完備(多未合法)等因素,讓包括陸客的國內外旅遊者都不太能進入部落。這只是表面的說法,真實是部落的民宿、飲食、特產業者沒有跟壟斷國內旅遊產業的系統加盟,因此也就難以分得旅遊行業的一杯羹。加盟真是有利可圖嗎?答案是否定的;目前市面上七三、八二分帳的規矩,已經讓加入者奄奄一息,部落缺乏資金的業者根本難以撐住。但是已經加入者只好硬著頭皮撐著。

拜景觀人文殊異之美,許多原住民地區擁有適合發展觀光或文化旅遊的優越條件,但是在公部門的漠視下,部落族人徒然坐擁土地資源與在地主人的地位,卻沒有足夠的知識、資訊、技術與資金,掌握自己生活領域的產業發展;而擁有雄厚資本的財團,卻在公部門的縱容與掩護下,從容包裝其投資意圖,掩飾其牟利手法,施施然如慈善家之蒞臨,夸言將尊重地方的意見,配合大家的需求,而最動人的則是將要提供多少比例的工作給當地家庭。

幾十年的經驗與例子可以證明,期待外來的財團投資而能讓部落族人站起來的想法並不實在。烏來、日月潭、梨山、谷關、太魯閣、阿里山、知本等,都是投資的老闆賺進大把鈔票,部落族人大都淪為底層的工人、店員、服務員,只能領取微薄薪酬的工作或臨時人員。若要質疑為何管理階層幾無族人充任,財團的答覆一定是部落族人的專業與資歷不足。這是部落族人將部落、土地與人文資源拱手讓人,不能自主思考籌劃部落產業的宿命。

原住民部落可以自己掌握土地與文化融攝而形成的獨特、永續的產業嗎?答案是可以的。看看司馬庫斯、達娜伊谷、達魯瑪克、霧台等部落,他們拒絕財團進入,而是一起思考、合作、策劃,終於建立自己的產業,自己掌握、收益,也許風險不小,收入起伏,土地文化資源操在自己手中,能夠永續經營,至少不必看別人的臉色工作。

※ 本文轉載於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