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後兩年半 海地漸回正軌 | 環境資訊中心
國際新聞

震後兩年半 海地漸回正軌

2012年08月20日
摘錄自2012年8月20日中央社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2010年初一場規模7.0的地震,讓海地首都太子港到處斷垣殘壁。歷經兩年半的重建,太子港內雖仍有少數尚未重建房舍,但多數已經翻修,居民的生活也大致恢復。

為了安置無家可歸的災民,各國人道團體提供帳棚,讓災民有個擋風避雨的窩,但由於人數太多,太子港成了全球最大的露營區,每一處空地都搭滿帳棚。

中華民國紅十字總會與外交部共同資助興建的希望村,就是為了解決災民安置問題的重要工程。這個可以容納200戶的希望村,不僅提供災民長期住所,也一併解決太子港人口過於集中的問題。

政府辦公大樓的重建問題就相對複雜,也因此兩年多來,海地政府機構大都仍在臨時處所辦公。來自台灣的海外工程公司目前正承接6棟海地政府辦公大樓的興建設計計畫,也對重建海地總統府展現高度興趣。

震央所在地的利奧甘尼或許因為大多是低樓層房舍,當時的破壞反倒沒有太子港來得嚴重。當地的重建工作多半是由日本政府與民間團體協助,一項全鎮的排水系統正在進行中。

問海地人對地震的想法,得到的是海地人一貫樂天的回答。他們說,地震是無法避免的,碰到了就面對,重要的是怎麼填飽肚子,其他的不去想,也不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