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堡礁珊瑚覆蓋少了一半以上 | 環境資訊中心
國際新聞

大堡礁珊瑚覆蓋少了一半以上

2012年10月03日
本報2012年10月3日綜合外電報導,李子昂編譯,蔡麗伶審校

澳洲昆士蘭(Queensland)大堡礁南部凱培島(Keppel Islands)處的珊瑚白化現象。(路透社提供)研究發現,以珊瑚為食的海星數量大增、暴風雨與海洋酸化造成珊瑚白化等影響,使得大堡礁的珊瑚覆蓋在過去27年內下降了一半以上。

科學家宣稱,若棘冠海星(crown-of-thorns starfish)的數量受到控制,搭配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能持續減少,則珊瑚覆蓋是有可能恢復的。但若依目前的情況,珊瑚覆蓋將在十年內再減少一半。

澳洲海洋科學院(Australian Institute of Marine Science)行政主管John Gunn表示,「這項最新研究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證據,暴風雨漸增的衝擊、棘冠海星(Cots)及兩次白化事件,在過去三十年對珊瑚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珊瑚礁提供了豐富的食物,並可作為幼魚的庇護所,為海洋生態系的重要組成部份。因海水溫度上升而導致的白化現象與海水酸化,降低了珊瑚產生碳酸鈣骨骼的能力。

大堡礁(Great Barrier Reef)是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珊瑚礁,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的世界遺產,每年更透過旅遊業為澳洲帶來50億澳幣(32億英鎊)的收入。 該研究乃根據1985至2012年間,於214處珊瑚礁進行超過兩千次的調查而得。 結果顯示,珊瑚覆蓋率從28%下降至13.8%,一年平均減少0.53%,27年間總共失去了50.7%的覆蓋率。該研究結果10月1日發表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journal )。

三分之二珊瑚覆蓋率的喪失發生於1998年以後,覆蓋率下降的速度在近幾年有所提高,自2006年以來,一年平均喪失約1.45%的珊瑚覆蓋率。「如果這一趨勢繼續下去,珊瑚覆蓋率於2022年將會再次減半」,澳洲海洋科學院研究員Peter Doherty如是說。 

受熱帶氣旋影響、遭棘冠海星捕食與白化分別佔珊瑚覆蓋率喪失的48%、42%與10%。在過去7年裡,珊瑚礁已經受到六次熱帶氣旋的衝擊。例如,熱帶氣旋漢米許(Cyclone Hamish)麥旋風,行進路線同珊瑚礁分佈,與海岸線平行,沿途行經930英里(1500公里)所造成的破壞遠遠大於一般路徑垂直於海岸線與珊瑚礁的氣旋。

海星問題首見於1962年凱恩斯(Cairns)的綠島(Green Island)。Guun表示,當棘冠海星大發生時,意指海星族群量激增,量大到牠們最終吃掉了90%以上的珊瑚。自1962年以來,棘冠海星每13至14年就會大發生一次。 

有證據顯示,棘冠海星大發生始於澳洲北部河川大洪水後之兩、三年間。

今年9月,科學家在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 IUCN)宣布加勒比海珊瑚礁瀕臨崩潰邊緣,活珊瑚覆蓋率已低於10%。崩潰主因是環境問題,包括過度開發(overexploitation)、污染與氣候變化。

倫敦動物學會(Zoological Society of London)海洋與淡水計畫協調員David Curnick表示,許多世界上最瀕危的珊瑚種類亦受到水族市場貿易的巨大壓力影響。

眾所皆知,珊瑚的人工飼養繁殖一直有困難,也因此,貿易市場的貨源仍是重度依賴從野外捕撈。

科學家們表示,如果有機會的話,珊瑚可以恢復的。但是,這過程是緩慢的。在沒有熱帶氣旋、棘冠海星和白化的干擾下,大堡礁珊瑚可以每年2.85%的速度再生。若單單排除海星捕食的問題,珊瑚覆蓋率一年可增加0.89%。

減少棘冠海星的方法是改善珊瑚礁北端河川的水質,以減少農業徑流(run-off)。這些流過地面的高營養物質,餵養了棘冠海星的幼蟲並使其存活率增加。另一種方法是生物防治。Gunn 表示,利用天然的棘冠海星病原體來進行防治是有可能的,但此方式還無法實際應用在野外。 

Gunn 表示,珊瑚礁的未來某種程度上掌握在人類手中​​。我們可以讓水質更好、可以應付棘冠海星、可以繼續努力,以確保氣候變遷下珊瑚礁能增強恢復力。但是,它的未來也取決於全球對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的作為。該研究中所揭示珊瑚覆蓋率下降的結果是令人震驚的,因為它是氣候變遷所產生海洋暖化與酸化後最嚴重的影響,也因此,我們在未來無疑會有更多的挑戰。

※ 參考資料:英國衛報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