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教師崔晟 催生綠色中原的「詩河」行動 | 環境資訊中心
綠色人物

高中教師崔晟 催生綠色中原的「詩河」行動

2012年10月12日
作者:莫聞

崔晟-自然之友河南小組現年41歲,音樂專業教師、在鄭州市47中高中擔任政教主任的崔晟,是一名土生土長的河南人,出生於洛河(和許昌距離60公里),對自己家鄉所代表的「中原文化」津津樂道,河南有古都洛陽、開封、鄭州,有許許多多古代帝王的陵墓,更重要的,有許多條出現在《詩經》和《水經注》的河流,只是,當「關關雎鳩、在河之州」的景象不再,河道萎縮,甚至乾枯消失,這些典籍中記載的人文風土與水文環境,僅能在詩詞中遙想了。

2012年8月初,筆者和台灣環保團體共11人到黃河中上游進行水資源議題的環保交流與考察,這趟行程,在黃河中游、河南省境內從三門峽到洛陽、鄭州、開封與桃花峪,沿途便是由崔晟陪同導覽和介紹。從幾天的相處中,他對家鄉、對本土文化豐沛的感情和知識(此處的本土,自然是指崔晟所在的「中原」),車行到何處,他總有滿腹的歷史人文知識可說,何處是漢帝陵墓、何處是某某古代貴族之墓、或楚漢相爭之處、哪座山或哪條溪河是詩經中提到的,總能娓娓道來說上半天。

他說,這些知識來處,之一是閱讀,大量的閱讀;走到任何景點或考察點,總是能看到他找到書攤買上兩三本;之二便是走動,自己到處走,也帶著學生走動。他黃河中游或洛和大小支流,遍佈他的足跡,這些年,他也帶著學生團隊走過賈魯河、金水河、溱河、洧河、已經斷流的漳河,當然也包括鄭州市內的金水河。

看著許多河川變化,崔晟認為,除了污染,只會用水壩和河堤治水,也是造成河川萎縮的原因。在三門峽水壩的壩體上,他對我們指著一張黃河水系圖,看著黃河中上游支流繁茂,對比下游被河堤圍住的黃河主幹,激動地說:「他本來就有毛病,你現在又修壩,他才有毛病……這直觀上就能看出來了吧……黃河流域到這就是河道,就剩河堤圍著,就是個排水河了,沒有支流可以調節了……他只又崩潰,只有一次次的崩潰……沒有辦法!我們今天怎麼辦?人類一定要考慮這個問題。」

除了下游黃河「排水河化」,三門峽本身也造成黃河上游水系的大問題。

三門峽的負面作用,對其上游的省分陝西特別明顯:壩體會形成淤積,水位勢必往上漲,造成渭河「水漲船高」,只要大水一來,渭河沿岸發大水。他戲稱,每次和陝西人開會,都被指著鼻子罵「你們河南人都不做好事」,就是指三門峽。他認為,像都江堰這樣的水利工程,讓河川有自由流淌的空間,才是最好的。「我的目標這一生,三峽我拆不掉了,我希望呼籲政府把三門峽改革掉。」

詩河行動結合綠色出行

進行《詩經》中的河流調查和保護。綠色中原崔晟提供拆壩的願望,短期應是難以成真。崔晟深切地體認到,河川意識推廣與環境教育,透過下一代人的觀念改變,改變才有真的可能。

中國這幾年很流行「綠色出行」,這是一種帶著環境意識與教育目的的旅行活動,崔晟很成功的把認識河川的活動結合「綠色出行」的概念,推展「詩河計畫」──進行《詩經》中的河流調查和保護。

1990年代末期,崔晟到鄭州市47中分校擔任教師時,就很喜歡帶著學生到處認識動植物,但當時這些活動「只停留在興趣上」,到了2001年,鳳凰衛視播出一片由環保人士郭耕撰寫旁白的生態紀錄片,介紹瀕臨滅絕的動物和人類的角色;他深深地受到這部片子觸動,就此「和環保結緣了」。

他先透過郭耕介紹加入了由梁啟超之孫、全國政協委員梁從誡發起的「自然之友」,到2005年,他號召成立自然之友河南小組,當了兩任的組長,接著,再發起「綠色中原」。綠色中原的主要工作,便是帶著學生做「詩河」考察,藉著學生對中原歷史文化的自豪和興趣,啟發他們觀察河川現代樣貌的動力。

受汙染的百泉河。綠色中原崔晟提供崔晟說,《詩經》是中國幾千年中華文化的精髓,其中描寫的河流都是文化之河、歷史之河、更是生態之河。他認為,《詩經》展現了河流和先民生活息息相關的關係,展現先民人與自然和諧的生活畫卷,更是研究古今環境變化和河流變遷的難得史料,是對比河流生態古今變化的座標和鏡子。只是,幾千年下來,《詩經》中大部分的河流仍然存在,但是多面臨斷流、乾枯、污染,有些正在消失,一些已經變成污水河。因此,透過詩經,進行河流調查和保護,進一步促成域保護,他認為是可以從高中生為目標的工作。

他不僅帶學生走河流,也帶著學生騎單車看河流,把河川教育和「無車日」行動做結合。透過無數次的行動,不少學生受他的熱忱所感動,例如一位學生在他的調查活動報告中寫道,常見他「一頂牛仔帽、一輛自行車、一個奔波忙碌的身影,一顆無私奉獻的心,這就是崔晟老師真實的寫照。」

崔晟既是一名教育工作者,也是一名環保人士;他認為,環境教育應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應該培養孩子們對自然的熱愛、和對生命的敬重,這對孩子形成樂觀、開朗的性格大有用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