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發燒小行星的未來飲食法】酷校園裡的真食物 | 環境資訊中心
環境書摘

【一座發燒小行星的未來飲食法】酷校園裡的真食物

2013年03月31日
作者:Anna Lappe;譯者:陳正芬

加州永續學生聯會的葛拉奴(Tim Galarneau)、來自波士頓的食物與農業非營利組織「食物計畫」(Food Project)的史提爾、布朗大學的史瓦茲(David Schwartz)和其他幾位年輕人,訴求把永續與公平栽種或飼養的食物帶進校園餐廳。

從東岸到西岸,類似的能量和熱情正蠢蠢欲動。葛拉奴從加州公立大學系統的人們合力轉變校園伙食中看見這股力量;史瓦茲從布朗大學學生拉高分貝要求採購永續食物中看到這股力量;領導食物正義運動的史提爾則是從食物計畫的最前線、年輕人於波士頓經營的農場中看見這股力量。

這群人推出了「真食物挑戰」。真食物挑戰成為組織動員的工具,賦予學生力量來說服學校採取行動,加入真食物挑戰的學校,誓言到2020年以前把至少20%的伙食轉為真食物,也就是以永續栽培、公平生長且來自當地和地區農場的食物。

除了這個具體目標外,真食物挑戰也提供學校和學生幹部支持網絡、採購真食物的資訊、幹部訓練以及「真食物計算機」,後者提供真食物的量化機制,以判斷目前提供的真食物百分比,以及持續改善的衡量標準。

「許多年輕人漸漸領悟到,糧食系統是全球暖化的關鍵因素,如果想推行更大範圍的永續行動,必須談論食物。」葛拉奴說。

挑戰從11家學校開始試辦,那一年年底,329所校園加入,布朗大學、紐約市立學院乃均在其中。帶領這項運動的年輕人抱持堅定的信心,期待第二年會增加到1千,約占美國二年制和四年制大專院校的1/4。

儘管學生踴躍參與,真食物挑戰依然遇到阻礙,像是在面對幾世代內最嚴重的經濟衰退下說服行政機構就是其一。但是就像幹部們常說的,許多氣候友善的原則反而替學校省錢,拿史丹佛的學生來說,他們效法英國的「愛食物、別浪費」(Love Food, Hate Waste)運動,用簡單的方式讓教職員生把吃剩的食物拿去堆肥。2008年,這項活動讓學校從學生食堂和咖啡館收集到120萬磅的食物來製作堆肥,而這些原本是要被掩埋的。廚餘被運到當地的堆肥設施,半數堆肥回到學校的花園和土地。

葛拉奴為加州大學的系統提供範例,為了響應這項運動,加州大學聖塔克魯斯分校決定實施「無餐盤」政策來解決「拚命堆」的現象,也就是學生夾了超過肚子塞得下的食物。學校估計每年將省下超過1百萬加侖的水,沒有餐盤也意謂較少的食物被浪費,自從導入這項措施以來,校園的食物廢棄物減少1/3,並且將剩餘的廢棄物製作堆肥。「我們的理念是把垃圾變黃金(upcycling),」葛拉奴說:「在成為廢棄物之前減少浪費,而後透過堆肥整合廢棄物,就永遠不會變成一種浪費。」這項措施減少能源的消耗(需要加溫的洗碗水變少)以及氣體排放(所有沒有被掩埋的食物),同時替學校省錢,留下更多資源投資在永續食物的選擇上。

葛拉奴引述一位經濟學家對轉移市場所做的觀察:一旦消費者的趨勢決定20%的市場,就成為無可擋的力量。葛拉奴和史提爾、諾爾本和蓋因斯等人體現的決心,藉由愈來愈大的音量而推動市場改變。這種決心也影響到校園以外的地方。真食物挑戰的校友們正前往各個社群,他們運用自己的熱情和組織技巧,將真食物的市場擴大到全國各地。

史提爾說:「如果不能讓校園做出這樣的轉變,又怎能期待會在別的地方發生?如果校園都做得到,我們就可以開始問:別處為什麼不能?」

精彩回顧:一座發燒小行星的未來飲食法

一座發燒小行星的未來飲食法
Diet for a Hot Planet: The Climate Crisis at the End of Your Fork and What You Can Do about It

作者:Anna Lappe
譯者:陳正芬
出版社:行人
出版日期:2012年12月26日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8905511
定價:380元 

※不適用CC授權條款,請勿任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