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屏大湖開發案去年6月重啟環評後,經過十個月、四次專案小組審查,13日在環評大會中以10:6遭否決。全案退回經濟部就土地利用、水資源調度管理、多元替代方案、以及開發必要性做整體檢討後,可重送新案審查。
水利署南水局局長賴建信表示,高雄地區豐枯雨量比9:1, 是高風險供水地區,高屏大湖無法開發備援,南水局希望得到更多支持才有辦法度過缺水難關。至於是否重送新案,他表示將持續溝通後再進一步評估。
高屏大湖2002年7月通過環評後因環保人士反對,立法院年年刪除預算,導致無法動工。11年後縮小規模先送E湖區審查遭否決,這個結果對於未來水資源開發有一定的意義。
被否決的主要原因是,多位委員認為時空環境已不同,水資源調度應從開發走向管理、且多元方案應靈活調配運用,是否還有必要再投入86億只為了提供每日10萬噸水?而且水庫預定地183公頃已種植毛豆,土地利用產生衝突。各界的質疑還包括:開發高屏大湖是否影響周邊地下水位、造成淹水等等。
水利署:高屏大湖可強化備援能力
賴建信分析,高雄現在每天需水161.6萬噸,但只能供給141.4萬噸,預估2026年用水將再成長到186.4萬,缺水更嚴重。不足水量需調用農水、抽地下水或跨區調度。但任何調度都會影響其他用水權益,非長久之計。
高屏溪是高雄市主要水源來源,豐水期時大量水進來,卻苦無蓄水空間,多數川流入海。枯水期時水量下降,影響生態保育以及灌溉需求。在這種情況下,對於異常供水狀況的承受力就很低。例如八八風災時高屏堰淤積嚴重,輸水停擺,南化高屏聯通管喪失輸水供能,造成24萬噸缺口,連續停水10天。
地球公民基金會研究員楊俊朗質疑10多年來高雄並不缺水,但賴建信強調,實際狀況是隨時處於緊急狀況,必須時時調配才能勉強維持穩定。
興建高屏計畫是希望把豐水期的水留下來,不只能常態每天供水10萬噸,當豐水期濁度高時也有很大的備援能力。預計兩年完成,利用既有水源南化聯通管引旗山溪水注入高屏大湖,年引水量扣除蒸發尚有3510萬噸。
替代方案如何落實
針對穩定高雄用水,水利署提出的方案包括:未來10年漏水率由16.8%減到15% ,可減少3萬噸漏水量。鳳山溪汙水處理廠廢水回收每天4.5萬噸、楠梓汙水處理廠2萬噸。以及推動高屏溪伏流水、海水淡化。
而既然有這些替代方案,為何還需要開發高屏大湖?
水利署認為,漏水率改善要長時間、持續性推動,也需要合理水價配套。東港溪整治需搭配離牧,再生水、海水淡化則有高成本的問題。這些方案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遠不如高屏大湖可以提供的備援功能。
土地利用產生衝突
2004年行政院核定高屏大湖後,台糖為了活化土地,短期租給農民耕種,E湖區188公頃租約到102年9月為止。 經部會協商找到兩個替代地點:虎山農場約50公頃、 台南新市區休耕農地約180公頃。
但冷凍疏果公會理事長蔡敬虔表示,這兩個替代地點都無法替代,一個水源有問題,另一個現在已有農作,E湖區農民很難轉到這裏繼續種毛豆。
人工湖能否達到蓄水功能
高屏大湖開發深度12米,但附近地下水位在地表下一到四米,各界質疑是否有蓄水功能。地球公民基金會執行長李根政提到,2004行政院請水利署做試驗池,做為是否做高屏大湖的參考。試驗結果豐水期地下水會噴出地表一公尺,枯水期則完全沒有蓄水功能,為何水利署不願尊重試驗結果?
賴建信則說,在這裏有45口鑽探井,人工湖自然封底且未設阻水設施前,雖然人工湖淨補注量增加,但地下水位影響範圍仍在湖區周邊一公里內。如兩邊增設阻水牆,還會再降低影響範圍,未來也承諾不抽地下水。
至於是否會導致淹水,他強調,外六寮排水系統未改善前,淹水面積約251公頃,改善後可減少到158公頃, E湖區完成後原排水系統集水面積減少,提升通洪能力 淹水面積可再減少9公頃。
否決 應再整體檢討替代方案
綜上多位委員表示,水資源調配要彈性運用,也應珍惜國土,而如今有許多替代方案,只是這些方案無法由水利署單獨完成,應有一個統籌規畫方案,同時要求地方政府也要提出節水、減漏規畫,否則很難判斷開發必要性。
經在場委員表決後退回經濟部通盤檢討後,如有必要可再送新案審查。
※ 本文轉載自作者部落格「環境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