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20日,有一群彎著腰的身影出現在杉原海岸。他們是台灣環境資訊協會號召的志工,來自各地與各行各業,參加「杉原海洋工作假期」。志工在個人休假期間,帶著守護海洋的心情,面對梅雨季節不穩定天候的考驗,幫杉原灣清除陳年的海岸垃圾。本次淨灘行動出動10名人力,清理了100公尺長的高灘地(不受海浪高潮線影響的區域),以及200公尺的潮間帶,清出19大袋垃圾,經分析後,發現比率最高的垃圾就是「免洗餐具」,讓志工感嘆,以後再也不想使用這些「方便」的塑膠產品了。
看似簡單的淨灘行動,卻帶給志工更多啟發與感觸,是這項行動並不僅只是「你丟我撿」。在工作假期第一天中安排的課程,志工首先認識了全球海洋廢棄物所帶來的生態危機,不只嚴重影響到海洋中的生物,也同樣透過海流的循環,入侵世界各個角落的海岸線,甚至最終經由食物鏈進入人體。志工也瞭解了在淨灘後進行「海洋廢棄物分析」,除了有效量化淨灘成果,更能得知廢棄物種類與可能來源,進而以此資料作為宣導,改變民眾日常生活習慣及政府政策。以行前課建立共同基礎認知,志工們的行動因此更具有力量。
19日上午,前一晚睡在刺桐部落中民宅的陽台上,聽著海浪聲入眠志工們起個一大早,步行至杉原灣南礁淨灘。從潮間帶、高灘地到海岸上樹叢裡都有很多人造垃圾。位於南礁的釣客、踏浪玩水者、野餐者,都用好奇的眼神注意著志工的行動。有一位從南王來釣魚的老先生,一開始以為這群人是「環保局的」,或是公部門在辦淨灘活動,經過解釋知道是志工自發行動後,便熱情幫忙加油打氣。
淨灘完成後在刺桐聚會所進行廢棄物分析,分析紀錄垃圾的種類及數量並分類分裝。分析結果,數量最多的前五名依序為:高達687件的免洗餐具;紙袋、塑膠袋;食品包裝及容器,衣服、鞋子及手套;漁業用塑膠浮筒。志工發現,前四名的來源都屬於「海岸遊憩與日常生活」,很多可能是在海邊的遊客留下。第五名則屬於漁業用具,可能跟杉原灣內與附近就有漁船作業有關。
杉原海洋工作假期今年已是第五年,過去四年(2009-2012年)是在刺桐部落前方淨灘,今年移師至南礁卵石灘。每到假日或者魚況好時,南礁海灘湧入許多釣客與遊客,可惜許多遊客公德心不佳,遺留下塑膠垃圾、玻璃瓶等等,時日一久,垃圾便到處「躲藏」在石縫中、樹叢下,海岸則逐漸被垃圾淹沒。環境資訊協會台東駐點人員黃苑蓉表示:「遠遠看過去好像沒有垃圾的礫灘與海岸林,走近一看卻發現許多垃圾藏在裡面,連深處草叢裡,都可以看到垃圾,令人難過,也讓人想用行動改變現況。」
志工除了以淨灘行動回饋海洋給予的美好,也親身體驗了深度生態旅遊,增添假期中的美好回憶。在部落的第一晚,部落婦女帶領夜遊沙灘,體驗「夜照採集」的生活,志工們驚喜見到了沙蟹、月光螺、寄居蟹等生物。不取走潮間帶的生物,只是端詳拍照、聆聽解說,然後將牠就放回原處,只帶回照片和新知識。夜照過程中也遇到部落族人正在南礁採集,讓志工們親眼見識到這片海洋養活沿岸居民的事實還是進行式。同時,志工也注意到位於杉原灣的「美麗灣度假村」對海龜棲地造成的影響。飯店建築物與海灘游泳池,破壞了原有海岸林的沙、草交界地帶,即使尚未營業,飯店入夜後整晚燈火通明,對海灘造成嚴重光害,對光線敏感的海龜將不可能重返杉原灣繁衍後代。
工作假期尾聲,部落居民教志工做月桃平面編織,接著由東海岸藝術家帶領進行「環境拓印」─探索週邊環境,將各式物品拓印到宣紙上,志工認真搜索觀察,用破魚網、漂流木、麵包樹葉子、浮球上寄生的藤壺,都成了拓印作品的一部分,化成抽象圖形,或優美山水畫。部落中的日常院落和寧靜沙灘,頓時成為志工藝術創作的遊樂場。生態工作假期行動為降低環境衝擊,人數皆控制在20人內,並且全程採用天然成分、生物可分解的清潔用品、以低食物里程的在地食材製作餐食、並自備餐具以避免一次性用具。享受自然給予全民的資產,也清理海岸作為對大地之母的回報;志工與杉原灣的第一次親密接觸,有歡笑、有學習、也有省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