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團憂破壞生態 堅拒填海 | 環境資訊中心
中國新聞

環團憂破壞生態 堅拒填海

2013年06月18日
摘錄自2013年6月16日星島日報香港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長春社15日舉辦「面對填海:海洋保育何去何從」研討會,香港海豚保育學會會長洪家耀指出,過往二十年多項西部水域工程,如興建機場及港珠澳大橋等,已嚴重影響該處一帶的中華白海豚,「再填海等於在傷口灑鹽。」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高級環境保護主任(海洋)李美華亦說,自2003年起本港海豚數目已減半,現只餘約80條。

洪家耀認為,保護海洋的焦點不應只停留在白海豚上,而政府一直「先發展、後保育」,破壞海洋後才作補償,效果成疑;現時仍未有足夠資料,顯示該處水域對填海及其他工程的承載力多少,不能輕易表態。長春社副主席侯智恒稱,政府建議於小蠔灣填海後,才將附近的大小磨刀洲設為海岸公園,質疑此舉是補償多於保育。

此外,李美華指政府於2000年承諾於西南大嶼山及索罟群島建海岸公園,但工程至今仍未上馬,近二千公頃土地被閒置。侯智恒也指南丫島南部建海岸公園的建議早獲通過,至今仍未動工,直言「舊債未還,新債免問」,政府應先做好保護海洋措施,才討論填海。

潛水歷險會代表鍾展鴻稱,本港海洋物種豐富,西貢一帶有漂亮珊瑚,吸引本地及外國人士觀賞,「2003年後參與潛水的人持續上升,近年並興起浮潛。」但若政府堅持填海,未來十年物種豐富的海洋恐難重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