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7月29日
摘錄自2013年7月26日自由時報彰化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近年已溺斃二條人命的彰化市「番社口坑」野溪,水利署第四河川局最近花了六千九百萬元施作護岸改善工程,野溪改為兼做通行的人工河道(即明渠道),不料,前陣子蘇力颱風來襲,曝露出嚴重水患問題,居民質疑溝底施作的水泥立柱導致排水不良,要求立即停工,縣議員林維浩昨天強烈抨擊施工設計有問題。
第四河川局局長白烈燑表示,水患出在來不及拆除灌漿的板模,板模被洪水沖垮造成護岸坍塌,立柱其實影響不大,地方希望變更工程設計,需增加五、六千萬元經費,超出採購法規範,工程目前先停工,河川局會儘快和居民協調,取得復工共識。
「這麼大的工程,禁不起颱風考驗,有夠扯!」林維浩表示,這是一條由八卦山脈的銀行山發源流到平地再流到大肚溪的野溪,一直以來下游河段的旁邊是無尾路,居民因而長期都把下游河段的渠道當成往來彰興路和彰南路的要道。
林維浩指出,今年四月第四河川局在彰南路三段博愛橋到通往彰興路的下游河段施工,總長五百九十五公尺,才做四、五十公尺就浮現出設計不當的問題。他質疑水患肇因於豎立的水泥立柱,卡住山上沖刷下來的樹枝、垃圾,洪水滿溢淹進住宅、工廠,將來豪大雨一下,當地隨時有淹水的危險。
也有民眾覺得野溪就是水道,並不需要花大錢做溝面加蓋;還有民眾表示,立柱造成公共危險的隱憂,不排除提告。爭取建設經費的縣議員林滄喜表示,他和立委胞兄林滄敏要求河川局不能做立柱並研議改善之道。
對此,第四河川局局長白烈燑指出,考量安全結構,溝底要有立柱當結構體,不是把河道全蓋掉,僅是河道兩側施作溝面加蓋供通行,河道中間則採開放式,以利日後清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