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東 是幸福國度或落後偏鄉? | 環境資訊中心
時事評論

花東 是幸福國度或落後偏鄉?

2013年08月07日
作者:戴興盛(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副教授)

台灣競爭力論壇與艾普羅民意調查公司於日前公布「2013台灣幸福指數大調查」,調查各縣市民眾幸福感。民意調查結果顯示,在幸福縣市排名部分,前5名分別為金門縣、連江縣、新竹縣、花蓮縣、苗栗縣。相對的,倒數5名則依序為雲林縣、高雄市、嘉義市、台北市、基隆市。

藝術家伊命雕刻作品「拿走」,盧安邦攝

身為花東的長期居民,筆者多年來一直很注意這類調查及其背後顯示的意涵。但由於類似調查眾多,且分別由不同機構、以不同方法進行調查,所以若要解讀背後意涵,首需觀察長期趨勢演變,藉以排除個別調查或年度的偶發因素影響。

筆者長年觀察的結論是,關於幸福感的調查,若問的是居民的主觀感受,那麼花東、離島縣分的排名大致都在前段班,而台北市等都會區的排名大致會落在後段班。然而,若調查根據的是所謂的「客觀指標」(如經濟、社福、教育、醫療、環境類的數字資料),則台北市等都會區的排名會位居前段班,花東與離島縣分則會頓失名列前茅幸福大縣的光彩。筆者感興趣的是,這背後所透露出不同發展模式與生活型態對人類幸福感的影響。

自從不丹國率先倡議以幸福感取代對國民所得的過度重視後,世界各國也紛紛跟進,包括我國政府也宣示要開始編製國民幸福指數。學術研究也早已指出,當國民所得達到一定水準後,所得的增加對增進幸福感並無助益,相對的,非物質的條件可能是更重要的。回到台灣,若要比硬體、客觀數據,社會各界對花東與離島的評論總是「經濟不振、所得偏低、交通不便、社福教育醫療水準落後」,奇怪的是,在這樣的「落後偏鄉」,怎麼居民的主觀幸福感反而會超過五都都會區呢?

對此,各方向來也有各種解釋,包括花東與離島民風純樸、容易滿足;環境品質宜人、居住品質良好、購屋容易;經濟競爭壓力低、休閒時間充裕;人際社會網絡緊密等。

以上各種正負面評價,都呈現了花東與離島的特定面向。和都會區的發展模式與生活型態相較,兩種型態也各有長短處、各有支持者,真要辯論誰比較好,實在難有客觀準則可以定論之。然而很明顯的,花東離島模式導致的居民主觀幸福感確實是比較高的,所以它當然有值得正面評價之處,只是,在現實的政治操作中,這個發展型態卻從來都被形容成是「落後的」,因此需要更多的「發展」!更糟的是,在台灣「大發展」從來就意味等同於「大建設」!

以筆者居住的花蓮為例,在地方政治上,長年以來不分黨派與個別政治人物,所有人都認為,相較於西部,花蓮的現狀是落後的,筆者還沒見過有人敢(或智識上認為)公開說「花蓮是進步的、西部應該學習東部」。現任花蓮縣長還多次公開宣稱,花蓮已經落後30年了!他還進一步宣示,在他的經濟發展措施下,花蓮房地產將翻漲十倍!

當然,這類政治論述,背後都有其主流發展意識型態支持著。因為花蓮是落後的,所以西部有的,東部也要有。西部有高速公路,花蓮至少也要有一條;西部經濟發達、房地產飆漲,花蓮也要跟上;凡是西部有的,花蓮都要有,這才叫進步!(只是通常沒有明說的是,只歡迎「好東西」喔,如果是國光石化要來,花蓮人多數也不歡迎的,還有塞車,花蓮人更是痛恨)

地方如此,中央的政治論述也不徨多讓。馬總統多次說,中央虧欠東部太多了。這句話背後的意涵其實就是,東部需要更多的「發展」。想像一下,在全國大選中,要是有哪一位候選人敢說「東部(現況)其實還不錯啦,其實不輸西部」,那他們根本是跟自己的花東選票過不去!

只是,我們大家都要想清楚,這世上哪有魚與熊掌兼得的好康事情?要有台北的高所得,又要像花蓮可以準時上下班陪家人;要有台北的高房價,又要像花蓮人可以住透天厝;要高速公路,又要花蓮市區不塞車;要大建設,又要常保花蓮青山綠水?這中間的矛盾是顯而易見的,但大家選擇不去誠實面對。若真的有一天,西部發展模式具有的主要元素東部都有了,那麼花蓮就變成台北,花蓮人的幸福感也將和台北一樣(的低)。結果,大家白忙一場,用更多物質、經費與人力,追求到一個更不幸福的生活。

很多人會說,台北的生活不一定不幸福,這一點筆者完全同意,畢竟,大規模民調或科學研究反映的是平均數,而非個別個人的想法。花蓮的現狀,也絕非天堂,跟台北一樣,有好處有壞處。筆者只是要表達,事實上長年以來花蓮人一般的幸福感評價還不錯,甚至還超過都會區,因此,花蓮的發展模式理應得到更高的評價,而非如現在粗糙的政治論述,被污名化為「落後偏鄉」、「低度發展」,甚且,還因此被誤導應向主流發展模式看齊,去模仿一個它不熟悉的、追不上的、而且其實還充滿缺陷的模式。

如果,政府真的想提升國民幸福,其政治論述和施政措施其實應翻轉過來,參考花東模式,反省西部模式。若真的有誠意,它的論述可能應像下面的想像:

「馬總統公開宣示,中央長期虧欠台北人太多了,台北人深受高房價、居住環境品質低落、缺乏公園綠地之苦,年輕人買不起房子,生活緊張痛苦,結婚生育意願低落。總統表示,他為此深感愧疚,將責成各部會提出具體改善方案。」

「經建會表示,經濟競爭壓力與超時工作嚴重影響台灣在『世界國民幸福指數評比』的排名,今年下降幅度達12名,嚴重衝擊我國國際聲譽與國民幸福。經建會將推動『幸福企業輔導計畫』,預計在五年內將企業員工超時工作比例由67%降至30%。」

「教育部長昨日在『原住民族少年暑期輔導台北市中小學生』輔導團授旗儀式上表示,台北市中小學生沈溺線上世界成癮,長期缺乏與自然生態環境互動,已經造成嚴重身心問題。部長表示,這次營隊由花蓮縣卓溪鄉志願中小學生規劃,將帶領都會學童體驗一星期沒有網路的野外山林生活。教育部未來也將投入更多經費擴大計畫規模。」

「花蓮縣長在競選造勢大會上大力疾呼,花蓮過去60年的幸福發展模式是正確的,花蓮的發展已經大大超越西部30年了!為了繼續維持這個優勢,他呼籲,『全體花蓮鄉親明天一起到環保署蘇花高速公路環評會場前抗議,要求政府立即停止興建計畫,捍衛花蓮生態環境與台灣第一名的生活品質』!」

不可想像嗎?還是大家會覺得這些可能性根本是荒謬透頂?筆者認為,無論是不可想像或是荒謬透頂,那是因為我們從來都被教育成只知道有一種主流發展模式。我期待,兩種發展模式能得到同等的發言權。如果發言權繼續被主流發展論述壟斷,如果20年後我們的子孫還是覺得上述可能性不可想像,那麼可以期待的,台灣將繼續是「經濟發展國度」,而非「幸福發展國度」。至於國民幸福指數?那不過是政府公關美化形象的用詞罷了。

※ 本文轉載自獨立評論@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