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病毒之父:狂犬病防疫 應盡速展開田調!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台灣病毒之父:狂犬病防疫 應盡速展開田調!

2013年08月06日
摘錄自2013年8月5日聯合新聞網台南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台灣狂犬病的疫情到底嚴重到什麼程度?有台灣「病毒之父」之稱的中研院院士賴明詔說,全球對狂犬病毒了解太少,台灣要擔心的不是跨物種傳染,而是傳染規模到底有多大,應加速田野調查。

他表示,雖然全球多數國家都是狂犬病疫區,但多年來造成死亡人數並不多,且傳染力不像流感那麼強,研究的學者專家也少,只知道它存在於動物唾液中,經由抓、咬傳染,但多年來有無重大變異,則不清楚。

賴明詔指出,狂犬病毒並非透過宿主傳染,大幅降低其傳染力,有宿主代表宿主染病毒後不發病,就能四處傳播;但狂犬病被傳染者本身都會發病,只是可能有些病情輕微,仍能把病毒傳染給其他動物,也稱為「保毒性」。

國內狂犬病疫情最早在鼬獾身上發現,專家認為鼬獾可能成為全球最新發現具有保毒性的動物品種,過去認為只有狗、蝙蝠等六種動物有保毒性,而最近台東的病例則顯示病毒已跑到錢鼠身上,跨物種的傳染讓學者專家憂心。

賴明詔表示,鼬獾本來就會四處跑,可能咬傷錢鼠,造成錢鼠感染。重點並非跨物種,而是被感染的錢鼠有多少?除了錢鼠是否還有其他動物大規模的感染?他呼籲相關單位盡快田野調查,以做為防疫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