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孩童是國家幼苗和未來的希望!」這樣的說法雖然是老生常談,但卻也是現實和自然循環法則。正因壽命有限,延續種族的任務須由下一代負責,年輕而勃發的身體和心靈必須學會/具備讓族群更好、更優秀的能力。動植物們或與生俱來,或透過長者、父母教學,習得生存技巧。而人類社會的複雜度高,又該如何培育年輕一代?
為了讓世界正視青年的力量和相關問題,聯合國在1999年通過決議,翌年的8月12日慶祝了第一個國際青年日(International Youth Day)。這些等著要接棒的下一代,成長、學習的環境和條件差異頗大,如何讓他們的創意和充沛精力得到充分引導、發揮,讓每個年輕人都享有平等的機會?聯合國透過每年不同的關注焦點,與世界各地的政府、NGO一同努力,歷年來的主題共有:
- 2000年 首屆國際青年日
- 2001年 解決衛生和失業問題
- 2002年 現在和將來:永續發展,青年動起來!
- 2003年 為各地的年輕人尋找適合且具生產力的工作
- 2004年 世代交替中的青年
- 2005年 WPAY+10:落實承諾
- 2006年 一起消除貧困
- 2007年 看到,聽到:參與發展的青年
- 2008年 青年與氣候變化:該行動了
- 2009年 永續:我們的挑戰,我們的未來
- 2010年 對話和相互理解
- 2011年 改變世界
- 2012年 與青年共創更好的世界
而今年(2013)的主題則是「離鄉青年:往更好的方向走!」(Youth Migration: Moving Development Forward.)在聯合國提出的報告說明,根據2010年統計,約有超過兩億人口旅居異鄉,青年則佔其中1/8。對於移出或移入國來說,這些流動人口一定都會為國家帶來影響和衝擊,值得追蹤注意。
幾十年來,離鄉的理由包括政治、經濟、更好的教育機會等,但環境及氣候變遷則被視為將來離鄉的關鍵因素。
環境是公共財,因此其好壞皆由下一代概括承受,青年、孩童們意識到環境破壞,損及未來生存權益,挺身呼籲者近年來也逐漸增加。
如14歲德國男孩芬克拜納(Felix Finkbeiner)發起種樹運動,希望解決全球碳排放問題,本來只想在德國境內種,但目前行動擴大至國際,甚至組成了「植樹救地球」(Plant for the planet)組織,帶著超過 70個國家有相同理念的小朋友在各地號召更多同伴。在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的協助下,2012年年底,他們與其他合作伙伴的種樹成績將達140億棵,而最終目標是在2022年達到一兆棵。
而台灣的年輕人也不落人後,組成了台灣青年氣候聯盟(TWYCC),積極爭取機會參與RIO+20國際會議,並在2012年發表了許多觀察記錄和觀點文章,展現了身為世界公民的視野和氣度。
這些青年的行動,都說明了處在全球化的時代,只關注考試成績和書本知識已經不夠,在精神、體力和創意都最新鮮、充沛的年紀,需要更多空間和行動,去揮灑對世界的關注,只有積極參與,才有改變世界的機會和可能。
※ 本文轉載自環境通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