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環境日 台灣永續發展指標發布受眾矚目 | 環境資訊中心
深度報導

世界環境日 台灣永續發展指標發布受眾矚目

2006年06月06日
作者:黃鳳娟、李育琴(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行政院永續會發布2005台灣永續發展指標吸引大批民間團體及媒體出席昨(6月5日)日是世界環境日,聯合國網站公布了77種慶祝環境日的方式,「發佈政府的環境報告」即為其中一項,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也在這一天,於台大校友會館發布「2005年台灣永續發展指標現況」以及「地方永續發展推動特色」,作為政府與全球同步慶祝環境日的活動之一。

這個代表台灣永續發展大體檢的發布會議,由永續會執行長林錫耀主持,並邀集前研考會主任委員、現為政務顧問的葉俊榮、環保署長張國龍、永續會委員於幼華教授、蕭新煌教授,並有民間團體和媒體等出席,共同關注這項一年一度的重要指標發布。

今天永續了沒?

永續會執行長林錫耀永續會執行長林錫耀在開場發言時表示,永續指標最主要的目的在於自我檢視台灣環境是否更為永續,或是向下沉淪?永續的概念從聯合國提出至今還不到20年,已經成為全球各國追求的共同價值,台灣做為地球村的一員不能自外,不論民間、企業、政府部門,都應以此項指標看待現在台灣環境的現況,更重要的是,永續的概念要對下一代的永續負責,透過指標系統了解我們應該怎麼做,方向在哪裡,希望在各方面皆朝向永續來執行。他最後期許,未來人與人見面時,能以「今天永續了沒?」,取代以往的「吃飽沒?」這樣的問候句,作為全人類共同的永續標題。

行政院政務顧問葉俊榮以卸任政務官身分對政府發布永續指標給予肯定,政府上午獎勵對永續有功的民間團體、政府機關等的作法,並且勇敢發布永續指標,讓民眾檢證政府永續做得好不好,是跟上國際趨勢的積極作為。他表示,相較於聯合國永續發展指標,台灣永續發展指標的項目充分反應了台灣環境的特殊現象,例如:天然海岸比率、檳榔種植面積等。而他認為,指標中應該特別注意的個別指標有6項,包括:二氧化碳排放量、天然海岸比率、水庫品質、農藥消費量佔農業產值比率、製造業用水量佔製造業生產價值比率,以及能源使用密集度。這些指標的下降趨勢,令人擔心。能源使用密集度必須視為核心指標,政府應予以控管,民眾更要從生活面進行節約能源,才能改善。

個別指標的政策意涵重大

環保署長張國龍環保署長張國龍也代表指標中獲得最多趨向永續指標的業務單位發言,其中資源回收率及垃圾減量成果斐然,成為上午國家永續發展獎頒獎中,公部門最受肯定的。對於2005年永續發展指標,張國龍表示,二氧化碳為國際公約管制排放總量的氣體,排放量的增加代表國內整體工業、產業政策及規劃管理,必須有更積極的因應策略。有關單位如果無法研提一套管制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具體措施,將可能使國內遭受國際貿易制裁,造成嚴重後果。此外,2005年環保署公布全國主要水庫監測結果,發現19座水庫中,水質狀況最好的水庫──翡翠水庫和日月潭水庫,優養化指數上升,水質有惡化跡象,顯示上游集水區土地過度開發警訊,環保署已列為監測重點,加強要求水源地的違建拆除。

永續會委員於幼華則從生態足跡的角度,為台灣過度使用資源的現況提出警告。他表示,以台灣現今2萬3千人要要生活在3萬6千平方公里的土地,並且每年創造1萬4千美元的年收入,必須要有30個台灣的土地才能支撐這樣的生活,因此多年來台灣生態環境的指標日趨下降。他希望台灣未來能提高能源與資源的使用效率,並將目前物質為重的社會,轉型為更加儉樸的生活,改以精神生活上的豐饒來取代物質的滿足。於幼華最終提出在永續指標調查之外,希望未來能訂出相關的改進期程,例如檳榔的種植面積、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每年應減少多少等。

永續會委員蕭新煌表示,每年6月5日發布永續指標是最好的時機,他特別提出在解讀指標時,不應短視,應以長程來看,而政策將影響未來5至10年,因此政策的指標格外重要。此外,個別指標的評估更具有政策意涵,因此永續會評比需要再思考,並加入環保團體的見證、建議,來訂定未來指標的方向。至於地方永續發展,由於各地方政府財政和區域特色不同,雖未公布各地方永續的成績排名,但今年首度公布之後,未來應持續進行,並從13個縣市擴增至所有25個縣市。而各縣市提出的願景應檢視是否落實,中央必須提供支持,讓25個縣市地方永續發展提出願景政策,並落實執行,非空有口號。

部分指標適用性惹爭議  將進行檢討修訂

立法委員田秋菫永續會委員林聖崇、立法委員田秋菫也是受邀名單。立法委員田秋堇代表立法院永續會出席發言,她特別強調水資源的問題,她說,台灣表土流失情況嚴重,南部二仁溪、曾文溪河川含沙量高居世界第一、第二位,上游河川的表土流失造成下游水庫淤積,已成為台灣目前水資源管理的嚴重課題。這項問題也進一步呼應了聯合國今年環境日的主題:荒地和荒漠化。

林聖崇表示自己來自民間團體,他說壓倒台灣環境生態的最後一根稻草已經出現,台灣生態呈現破產的陡降路線,但他質疑指標未做確實陳述,例如水利署以石門水庫加高來說明水庫容量增加,卻未提出水庫淤積量大增這項問題,因此這項資料令人質疑。他建議,行政院永續會每年發布的指標應在政策和預算上落實,現行不斷出現破壞環境的政策,而環評委員為此疲於奔命,反應出制度上的問題,中央政府應以預算來制衡地方政府所提出的違背永續指標的政策。

今年研考會第二度承辦發布永續發展指標,研考會研究發展處處長何沙崙表示,永續指標應由客觀單位來長久執行,在國外,政府可能交由學者,或由主計處等統計單位負責,但研考會未來不排斥繼續處理這項業務。可以確定的是,今年將首度進行指標的檢討修訂,由於部分指標在適用性上受到爭議,是否確實反應永續,將就這部分進行檢討,例如都會區主要河段親水性代表更多的工程建設,不一定是永續的作法,而國際公約於國內落實程度很難在數據上反應實際的質化成績,因此在適用性上可能有問題。而這項檢討工作,將聽取學者方面的意見,民眾亦可至永續會網站提供建言,研考會將納入各方意見,完成指標的檢討與修訂工作。

評鑑地方永續發展推動機制

研考會評估地方建立永續發展推動機制量能與成果評鑑報告,於環境日與國家永續發展指標同時發布。除了國家永續發展指標,研考會也同步發布了地方永續發展策略報告。由於地方政府在永續發展工作的推動上,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為了協助地方落實國家永續發展政策,行政院於2003年規劃實施「推動地方永續發展計畫」,2004年遴選11縣市補助辦理「地方永續發展策略規劃」,而桃園縣及台南市則自籌經費完成「策略規劃報告」,總計有13縣市完成永續發展策略規劃,訂定台灣本土的「地方21世紀議程」。

為了瞭解13縣市永續發展策略規劃的推動情形及執行成效,2005年由研考會與環保署共同委託台灣地理資訊學會辦理「評鑑地方永續發展推動機制」,藉以評估地方建立永續發展推動機制量能與成果。今年6月評鑑報告書完成,並於環境日與國家永續發展指標同時發布。

每年台灣政府在環境日這天發布台灣永續發展指標,除了讓各界了解政府推動永續發展的進程,也呼應聯合國對各國建立指標以評估永續發展推動與落實進程的要求,顯現與國際接軌的努力。政府公布永續發展指標及其現況數值,表示將這套指標系統以及背後的政治意義,內化轉入政府施政,期待民眾能一起關心敦促,並且共同努力,朝向永續國家邁進。

※ 本文與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合作刊登

作者

李育琴

站在南方的土地,用平躺的島嶼歷史視角,說環境與人的故事。炙風拂面,腳踏黏土之時,試著讓心保持冷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