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救國 不只是減碳而已 | 環境資訊中心
社論

環保救國 不只是減碳而已

2010年05月22日
作者:莫聞

馬英九總統就職2週年記者會。照片來源:總統府機要室馬總統520前夕發表就職兩周年演說,提出「六國論」打造黃金十年,其中說到「環保救國」,強調要有具體行動、要推動綠能、推動減碳法律、溫室氣體減量、打造低碳城市與社區、全國的交通號誌燈都會改用發光二極體。環保署則首次於總統就職周年,幫總統整理了兩年來的環保政績

國家需要重視環境的總統,但上述幾點方向,以總統的角度而言仍嫌高度不夠,以「環保救國」的尺度來說,更嫌不足。環境政策,不是只有環保署業務而已。

緊接著520之後,便是世界性的522「生物多樣性日」,姑且不論在減碳的大旗下,政府仍持續推動國光石化(八輕)等高碳排產業的政策矛盾,對照總統的演說稿中對生態保育(生物多樣性)隻字未提,此等選擇性忽視,不論無意或有心,毋寧是諷刺且令人失望的。

環保救國論,如果眼光沒有顧全整體局面,僅及於CO2減量或綠能,卻忽視照顧最基本的生態──人類賴以維生的基礎,那環保與經濟的衝突對話永遠也吵不完的。

根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於5月10日在倫敦發表的「全球生物多樣性展望」報告第三版,今年是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育成果,但綜合各方報告,此項任務是失敗的。國際專家檢討,原因不一而足,但其中一項明確的關鍵因素包括:生物多樣性概念抽象而難以理解,若能將其隱形的經濟價值加以具體化,讓人們清楚了解這些自然資本對整體社會、經濟與個人的巨大影響,不失為一個好方法。舉例來說,一項由聯合國贊助的生態經濟學與生物多樣性的調查研究(TEEB,The Economics of Ecosystems and Biodiversity study),將每一份花在生態保育上的投資與效果量化後,發現「決策者將生態系服務納入其國家及國際投資策略時,很可能會得到更高投資報酬率與更強勁的經濟增長」。

這方面的工作台灣不是沒有人在做,但卻可以說是進行得「2266」(零零落落) ,攤開政府的網站,行政院主計處計算的「綠色國民所得帳」,只有2007年的資料;而原本設計像經濟景氣燈號般、欲作為永續發展紅黃綠燈的「永續發展指標」,資料無人聞問,也沒有即時更新於相關機關網站上。

寫到這邊,讓我想到最近202兵工廠話題吵得沸沸揚揚,因為文壇耆老張曉風一跪,擾動得馬總統、行政院長吳敦義親自出面時,吳院長講的一段話──「假如台灣全部保留濕地,經濟能發展嗎?有就業機會嗎?不能只看一端,要看全局。」 

吳院長沒說得是:經濟發展到什麼程度算是有發展?GDP成長到多少算足夠?投資於溼地保護,算不算是發展?我推想,他是答不出來的,因為,這些用以溝通的「生態體系之經濟價值」,沒有人幫這些首長好好做功課。

不管總統也好,院長也好,要談環保救國,請投資相關人力與預算,把相關的永續發展指標、綠色會計帳、綠色國民所得、生態體系經濟價值估算等工作,好好算一算,才能知道,此番施政究竟能否救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