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19世紀煤灰沉積造成冰川融化 力量不可小覷 | 環境資訊中心
國際新聞

研究:19世紀煤灰沉積造成冰川融化 力量不可小覷

2013年09月04日
本報2013年9月4日綜合外電報導,姜唯編譯,蔡麗伶審校

新研究發現,19世紀下半葉燃煤所產生的煤灰讓雪變成灰色,導致雪地反射陽光減少,冰川吸收比平常更多的熱量。因此即使上個世紀比今日寒冷,仍引發阿爾卑斯山的冰川逐年後退

阿爾卑斯山的冰河。(Aitor Garcia Viñas)。

阿爾卑斯山冰川撤退的紀錄可遠溯至1500年代。資料顯示1860年至1930年間,儘管當地氣溫下降近1度C,阿爾卑斯山冰川仍平均退後0.6英里。這個現象讓科學家不解。過去一個世紀以來,一般認為高山冰川顯著後退是全球暖化的結果。但科學家仍無法解釋為什麼遠從1860年高山氣溫仍然很低之時,冰川就開始融化。

科羅拉多大學學者Thomas Painter指出,歐洲19世紀末工業擴張,燃燒煤炭生成的煤灰(又稱黑炭)落在覆蓋冰川的白雪上,造成冰山開始融化。「煤灰落在冰川上的影響相對小,因為冰川本身顏色較暗。但是煤灰落在白雪上讓白雪變灰、變暖進而融化,讓冰川暴露在陽光下,造成冰川融化而後退。」

此研究以多個冰川的冰核樣本為研究對象,並假定所吸收的熱能來自落在雪上的工業煤灰。電腦模擬顯示,黑碳的效果能夠解釋冰川為何在歐洲歷時300年的「小冰河期」末期、低於平均氣溫的環境下仍持續融化。

「電腦模擬數據顯示,雪上煤灰的影響等於空氣溫度上升4度C,遠大於現代工業化所造成的暖化效應。」Painter博士說。近數十年來,西歐國家由於燃料使用的法規限制以及過濾工業煤灰排放技術的進步,煤灰沉積已不再是個環境問題。

「目前有煤灰沉積問題的地區是亞洲。工業化讓印度和中國的煤灰量增加,在喜馬拉雅山的雪上漂移徘徊。雖缺少實地測量數據,但根據此研究的結果,煙塵跟煤灰的確有不可忽視的影響。」Painter博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