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06月12日
摘錄自6月12日自由時報台北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為了快速發展經濟,產量最豐的煤,很自然地成為中國最主要的發電原料:平均每7到10天就會設立一座新的火力發電廠。燒煤的電廠同時會產生二氧化硫跟二氧化碳,危害環境及人體健康,在未來25年間,中國所產生的溫室氣體,將超越所有工業國家排放量總和。今年4月間由中國北方產生的污染雲,甚至飄過半個地球在美國造成含有高量硫化物、碳、以及其他有害化合物的落塵。
一般國家的火力發電會使用石油或天然氣,並由於技術較先進,一方面可以生產出比中國發電廠多20%到50%的電,另一方面又可以降低排放到空氣中的污染物。但對中國來說,煤炭是最方便的自產能源,而先進技術跟濾過裝備都需要額外開銷。因此,老式高污染低效率的發電機組充斥,且超齡使用。中國的空氣污染越來越嚴重,1年2600萬噸的硫化物排放量,佔全球總排放量的6分之1。專家警告,如果中國再放任不管,未來10年間,排放量還可能暴增1倍。